春天里,我们再一次出发

xiaoliu123

又是一个春天。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春天里,我们再一次出发
(图侵删)

  从沃野田畴到市井巷陌,从建筑工地到生产车间……1月以来,本报精心组织“新春走基层”报道,派出多路记者,奔赴基层一线,深入各行各业,以文字和镜头记录自贸港建设成就、城乡发展变化、百姓美好生活,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

  走过乡土,我们在毛纳村一杯雨林大叶茶里,品出乡村振兴好滋味;漫步沙滩,我们在日月湾冲浪者的欢笑声中,拥抱海南“潮生活”;越过海峡,我们把目光投向琼州海峡春运一线行色匆匆的旅人、热情洋溢的志愿者,记录奔赴的故事……

  本期“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选取6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听听他们讲述一个个鲜活形象,一个个精彩故事,感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的万千气象。

  “反向团圆”在南繁

  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海南日报记者邓钰(右)在采访育种专家马文全。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今年2月9日,农历除夕,我和摄影记者袁琛在三亚的南繁基地里见证了别样的“反向团圆”。故事的主角是育种专家马文全和他的家人。

  马老师是我们的老朋友。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项目动工,承担中国种子大会的地展任务。三亚市和海南农垦共同以“柔性引才”举措,将他从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请来担任技术顾问。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只要来到产业园,一定能见到马老师戴着草帽忙碌的身影。

  当天早上,我们匆匆赶到崖州,担心突然的到访会打扰马老师过节,一通电话过去才知道,他还在产业园忙活着。

  “农户都回家过年了,不好请人,我就在地里把能干的活都做了。”连续几年春节,马老师都扎在产业园里。早上六点睡醒,他便简单洗漱下地工作。“天气热农情复杂,一天不管虫子就容易泛滥。”

  他热情地带着我们在田里转,这处的茄子需要追肥,那处的南瓜要多贴粘虫板……所有农事,他都了然于胸。

  转到一处角落,一位白皙清秀、身穿迷彩服的小伙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他窝在一处瓜架旁,挂蔓、授粉,有条不紊。

  “咱们这还有这么年轻的农户呀。”我有些惊讶。“这是我儿子,放寒假过来帮忙。我妻子也在地里呢。”马老师哈哈大笑。

  原来,这几年,马老师负责照料产业园的地展品种,退休的妻子李云凤和还在上大学的小马也不假思索地来当“临时工”。

  对别人而言,除夕的团圆是歇出来的,他们却是实打实忙出来的。

  “他累得颈椎病犯了,有一只手老抬不起来,我们想来搭把手,帮他减轻点负担。”李云凤也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的育种专家,虽然退休了好几年,但还是放心不下丈夫独自忙碌,总会想方设法来三亚帮忙。

  在南繁“反向团圆”,对这一家人来说不是头一回。“育种的基础和配套越来越齐全,种业的交流也愈发频繁。”马文全说,如今,南繁事业越来越好,也让一家人的热情愈发高涨。

  而我,为能够见证这样炙热的育种之情,深感荣幸。

  (海南日报三亚2月23日电)

  洋浦工地春意浓

  海南日报记者 林书喜

海南日报记者林书喜(左)在挖泥船上采访船员。受访者供图

  开春了,北方仍然冰天雪地,海南依旧百花争艳。春节期间,当一批批打工人归家团圆,仍有部分打工人选择坚守,以“满格”干劲建设海南自贸港。

  大年廿九,我来到洋浦疏港高速公路工地,工人张志军和工友们冒着冷风细雨施工;大年初一,在华能洋浦热电厂,工作人员腾根茂一大早就来到中控室值班;大年初二,在“粤新会工8107”挖泥船上,船员梁子顺和同事操控机械,挖掘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防波堤基床,这是他工作13年来首次在船上过年。梁子顺告诉我,回家过年当然热闹,但项目建设需要,总得有人值守。

  龙年春节,像张志军、腾根茂和梁子顺一样,坚守岗位的打工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踩着春天的脚步,以奋斗之姿为自贸港增色。

  儋州洋浦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作为驻站记者,几年来,我曾多次深入项目工地、企业车间、政府机关,用手中的笔记录了海南自贸港“样板间”从毛坯到精装的喜人变化——

  澳斯卡粮油从开工到投产仅用半年多,创全球行业同等规模建设最快纪录;洋浦首座5A写字楼国际航运大厦建成投用,环湾新城建设初具雏形;“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加工增值、保税油加注等多项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2023年,儋洋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大宗商品贸易分别迈上“百亿、千亿、万亿”级台阶……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如今的儋州,正乘着自贸港建设和儋洋一体化的春风,乘势而上,奋楫笃行,全力推动“港产城科”同步发展。

  春日奋起,未来可期。

  (海南日报那大2月23日电)

  最美不过人情味

  海南日报记者 刘宁玥

海南日报记者刘宁玥在琼中湾岭学校采访学生。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刘记者,正如你所见,我就是个残疾人。”今年春节前夕,我来到海南时代脉搏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制衣厂,厂长王长喜一上来便大方地“展示”自己不同于常人的左腿。这条腿让他早年务工历尽坎坷,也成为他开展助人事业的初心,“我希望通过开设制衣厂,让更多残疾人拥有自己的事业。”

  一边聊天,他一边带领我来到制衣车间。临近年关,厂里只剩七八名工人,其中有3名是残疾人。

  首先向我打招呼的是办公室管理员小林(化名)。他小时候因意外摔伤了右手,跟随王长喜做了近一年后勤工作,即将升职成管理人员。还有一名青年小蒋(化名),他听不见也说不出,见我们到来,露出灿烂的微笑。王长喜说,他只来了半年,就成了这里的业务标杆。

  而最令王长喜自豪和牵挂的,是制衣女工阿美(化名)。只见她不发一语,双手稳稳划过缝纫机的针脚,一条条黎族长裙便有了工整的裙摆,技巧娴熟。抬头打招呼时,才看到她几乎半边身体难以自控。

  原来,她曾经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近乎丧失行动能力,在王长喜的指导下,她的双手从颤抖变得平稳。“父母担心我养活不了自己。”阿美含泪说,在工厂,她不仅能自食其力,亲手做出一条条美丽的长裙,还成为同事的小导师。今年初,她与当地青年结成佳偶,过着幸福的日子。

  “他们都是我的爱徒,过完年,我将把工厂交给他们打理。”王长喜说,在省残联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工厂业务发展迅速,今年需要增加至100名工人。

  基层之美,美在人情。今年春节,我在琼中见到继承祖辈遗志,坚持传承黎族文化的村民,留守琼中的医务工作者……新的一年,琼中因这些人而更美好。

  (海南日报营根2月23日电)

  涓涓温情跨海峡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海南日报记者刘梦晓(左二)在文昌锦山中学采访。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2月1日,海口的夜,还有些许刺骨的寒意。凌晨1时,闹钟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坐船过琼州海峡去咯!过去,无论是出差还是返乡省亲,我都会选择坐飞机出岛,坐船过海于我而言还是新鲜事。而这一次因工作需要,我将从秀英港坐船到海安新港,心中充满期待。

  这是海南日报联合南方日报推出的一期新春走基层特别采访——“跨海迎春 双向奔赴”2024年琼州海峡春运系列报道。春运开启后,我和同事们一直关注旅客过海问题。

  在湛江市徐闻县海安新港,我见到了采访对象卢伟。卢大哥开着房车带着85岁的母亲环游中国3年。这次选择来海南,“是因为母亲还没抵达过这座温暖小岛”。做记者多年,很多时候与其说我在采访,不如说是在和采访对象交换经历。面对我的采访,卢大哥侃侃而谈。2月1日9时25分,汽笛拉响,他们正式开启了海南之旅。

  业内常说,记者要践行“四力”,多到基层挖掘好故事,我们就是在一次次“挖”“采”“写”之中,反复感受到新春走基层的魅力。对我这个刚认识不久的陌生人,采访对象给予无条件的信任,让我收获了一个个好故事,最终呈现在稿件里,映入读者眼眸,这何尝不是一种温暖的传递?

  (海南日报海口2月23日讯)

  红色之旅寻初心

  海南日报记者 陈子仪

海南日报记者陈子仪(左)体验骑行。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春节前后,我来到了修缮一新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进行采访。在纪念园里,我不仅发现这里年味浓厚,也发现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来到红色景区过一个“红色年”。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来纪念园采访前,始终有一个疑问萦绕在我的脑海:在这个不乏网红城市、网红景点的时代,如何深入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红色旅游体验,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我在纪念园里找到了答案——“花式”翻新红色故事的表达手段,让人们在互动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这个假期,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推出了以“琼花续薪火,非遗贺新春”为主题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里过大年”新春活动,通过非遗展示、义写春联、海南年俗年夜饭、文艺演出等活动吸引游客打卡。

  除了多样的活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还邀请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王运梅的后人马世菊现场进行故事分享。有位来自北京的中学生在参观后由衷地说,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我相信,未来红色气质将成为指导琼海城市升级发展的“风向标”,为开拓未来提供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海南日报嘉积2月23日电)

  烟火气里见活力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海南日报记者李艳玫采访项目建设者。沙晓峰 摄

  龙年新春,三亚旅游市场热气沸腾。走进三亚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网红餐厅、免税商场,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让我再次感受到这座滨海旅游城市十足的人气。

  在采访中,我遇见了从全国各地涌入三亚过年的游客,他们多以家庭为出游单位。如今,游客更加追求旅游品质,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体验新玩法。针对这些特点,2024年三亚市新春旅游文化系列活动以“龙腾三亚 温暖中国年”为主题,通过活力时尚三亚、嗨玩趣购三亚、幸福烟火三亚、温暖贴心三亚、多彩缤纷三亚五大篇章,呈现出近300项风格形式多样、互动趣味性十足的活动。

  逛新春游园会、看乡村“村晚”、尝当地特色年夜饭……在丰富的文旅供给加持下,融合了新场景、新玩法的年俗活动让广大游客享受春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沉浸式消费中升腾着市井烟火气。

  “花式”新春活动精彩不断,提振旅游市场消费信心,激发旅游市场消费活力。一个个火热的数字是最直接的呈现。2月9日至16日,三亚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48.14万人次,同比增长34.62%,旅游总收入74.94亿元,同比增长34.67%。

  (海南日报三亚2月23日电)

安徽省阜阳市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_4

日本核污染水处理设备装置多个损坏?外交部:需要日方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敦促朝野团结应对新冠疫情

云周刊第32期|年味海报,你的春节进度条已加载至99%

致7死11伤!官方通报山西重大刑事案件

美国加州山火肆虐 59岁演员差点跳海逃生 豪宅化为灰烬

阳光正好!贵州气温回升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获捐100万元助力残疾人就业

镜观中国丨看!这就是韧性十足的中国经济

胆真大!高速公路车流呼啸而过 故障车驾驶员忘情玩手机

「新春走基层」初二就开工!都匀水表公司完成紧急订单

助力返乡人员归家!贵州交警发布2021年春运交通安全提示

春天里,我们再一次出发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