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主线今天正式贯通,这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建设者的付出。现在,距离深中通道通车仅剩半年时间,半年内要确保通道的每根神经、血管都要通畅,工程建设者们还在继续加油干。接下来,一起认识两位深中通道的建设者,他们是一对父子,父亲叫张国军,儿子叫张明。

早上,天还没亮,老张和小张这父子二人,就同工友们一道,从驻地整装待发了。
老张父子家在东北,这几年,小张跟随父亲一同随建筑公司走南闯北,参与了许多国家大型工程的机电施工。一个月前,作为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他们被选中参与深中通道的收尾工程施工。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眼下,深中通道项目进入收口阶段,机电安装任务十分紧迫,工期要往前抢。接这种急活,对于见多识广的老张来说,内心是有几分把握的,但在小张看来,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小张今天的任务,是跟工友们一起,爬上270多米高的伶仃洋大桥的悬索主缆,在大弧度的主缆绳索上安装景观灯。为减少工序,他们身背工具和灯具,负重前行,随着主缆坡度的加大,他们每走一步,都增加一分惊险。
广东新粤深中通道机电工程JD2合同段 施工工人 张国军:头一回爬这么高,之前他也没爬过这么高。
眼见儿子在主缆上越登越高,步履艰难,老张的心悬了起来。
广东新粤深中通道机电工程JD2合同段 施工工人 张明:还往上吗?峰哥、杨哥,累了就歇会儿。
伶仃洋跨海大桥是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在索塔顶距海面约90层楼高的大桥上,人工安装景观灯,这在全球都是罕见的。
总台央视记者 陈俏:我现在就是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悬索主塔的塔顶,这里距离海面270多米。
探身往下看,立刻就会觉得后脊梁冒凉风,双腿也有点颤抖。但是小张师傅他们像走钢丝一样,爬上来施工,他们的脚下仅有20到30厘米的空间,此时此刻,真是无法想象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心理状态。
登顶后,小张和工友要在60度的陡坡上,安装点光源。主缆上作业面狭窄,转身十分困难。小张和工友们要靠紧密配合、分工合作才能装好一盏灯。
就在小张进行空中作业之时,父亲老张也进入伶仃洋大桥箱梁内部,开始铺设光缆。箱梁就像一个巨大的闷罐,在这里施工作业不到十分钟,就会令人汗流浃背,眼下,工地上赶工期,老张每天在箱梁里,一忙就要几个小时。
广东新粤深中通道机电工程JD2合同段 施工工人 张国军:最长的时候一进来一下午,就靠箱梁的透气孔来呼吸点新鲜空气。
老张眼下每天至少要铺设十几公里的光缆,一旦遇到线缆卡住,还需要一点点耐心往回倒线,避免光缆卡断,费时费力。在深中通道的工地上,老张父子俩上天入地,并肩参与这项伟大的世纪工程。
首登悬索主缆的任务顺利完成,小张兴奋地来到大桥箱梁施工工地,找到父亲。
记者拍摄当天,深中通道主体工程迎来大桥首次亮灯。在工地上,老张父子俩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友们,为大桥照明光源拧上了最后几杆螺丝。
广东新粤深中通道机电工程JD2合同段 施工工人 张国军:带着我儿子来这个工程我特别开心,我觉得我们为国家在世界上又增添一份荣耀。
广东新粤深中通道机电工程JD2合同段 施工工人 张明:虽然很辛苦,但不敢有一丝马虎,我们也不能落后。
像老张父子俩这样建设者,在深中通道上目前仍多达上万人。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友们,虽然工种不同,但是都在岗位上,甘当一颗称职的螺丝钉。
广东新粤深中通道机电工程JD2合同段 施工工人 张明:能参与这个世纪工程建设,就算上天入地,再辛苦也值了。
广东新粤深中通道机电工程JD2合同段 施工工人 李建威:我们为工程自豪,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广东新粤深中通道机电工程JD2合同段 施工工人 黄海伦: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们“猴赛雷”(特别棒)!
(总台央视记者 翟壮 丛威娜 陈俏)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