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贵州省作家协会、天津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欧阳黔森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系中国作家协会庆祝建党百年系列研讨会之一。

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班峰出席活动并致辞。吴秉杰、梁鸿鹰、范咏戈、张陵、王山、陈晓明、李炳银、白烨、刘琼、徐则臣、张纪欣、薛印胜、徐福伟、齐红霞等专家与会研讨。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主持。
研讨会现场
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是向全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的一年。这在人类进步史上堪称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2019年9月起,中国作家协会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策划开展“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遴选组织25位优秀作家奔赴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扶贫点深入生活、实地采访,创作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是此创作工程中的一部作品。该作品的部分章节首发于《人民文学》和《中国作家》,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情思饱满、大气磅礴,书写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贵州所走过的奋斗之路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李敬泽从作家与时代、生活和人民的角度肯定了欧阳黔森创作的典型性意义,他说,虽然2020年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我们对于这场伟大攻坚战的书写远远没有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家们应该拿出一系列更加成熟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娇》便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一定水准的作品。作品全景式反映了贵州脱贫攻坚的历程,堪称一部脱贫志,由此可观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风貌和景象。欧阳黔森对题材的关注是深入而持续的,他对脱贫攻坚的观察和理解独到,对这个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人的精神风貌都有非常准确的理解和表达。李敬泽指出,欧阳黔森一方面对政策有深入、全面的把握,另一方面又非常熟悉具体的生活经验,即政策落地之后百老姓的反应,这种既“连天” 又“接地”的品质,给今后的报告文学乃至小说的创作以有益的启示。
班峰表示,欧阳黔森生于贵州、长于贵州,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无限热爱,他多次深入贵州扶贫一线细致调研,采写鲜活有价值、能触动心灵的素材,以文学的形式探取脱贫攻坚的密码,饱含深情地创作出了这部《江山如此多娇》,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而恢弘贵州脱贫攻坚画卷,描绘了贵州人民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的新篇章。作品传递了温暖向上的力量,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同时,又蕴含优美的诗意。
与会专家围绕《江山如此多娇》展开深入讨论,对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富含诗意和人文情怀的史诗性作品,全面真实地再现了新时期贵州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带领下,矢志不移、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的光辉历程,是对新时代精准脱贫工作及时而准确的书写。
吴秉杰说,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省份,书写贵州的脱贫史非常具有代表性。作品分为五个中篇,每个篇章独立成一个故事,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兼具文学性。范咏戈表示,《江山如此多娇》通过数字和个案的叠加,由点及面反映了贵州脱贫攻坚的全貌,是一部聚点成面的贵州扶贫图鉴,更是一部生动的时代记录,“它是一部能够留下来的,也是不可替代的珍贵文本”。
白烨则用“平实里见功夫”来评价此部作品,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现场感,读者通过人物对话便可以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李炳银也认为,作者没有刻意发挥讲故事的特长,而倚重他在贵州山水间穿行的清晰见闻记忆,围绕现场采访感受展开记述,在典型人物的具体发展变化中评判事实,在内心的起伏波动中展现思想。梁鸿鹰认为,作品做到了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他作过地质队员的经验,对地质地貌的观察,对人、对风物、对民俗的观察,也融汇到作品当中,极大地增强了可感性和艺术性”。
陈晓明用“大题小作、大道至简、大局有序、大情显实”来评价作品,他认为作品有大主题、大道理、大情怀,同时也是写实的。“报告文学本来是叙事为主,但是作者在叙事中写情,而这种情是他用实际的描写、用现场感来表现的”,他认为,这部作品展示了文学作为“一项弱者的伟业”所能获取的时代意义。
欧阳黔森回顾了作品的创作历程,曾经一万多字的文章,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写就,足见他创作这部作品的用心。欧阳黔森感慨自己在采访过程中时刻被感动着,“我们真真切切看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党旗便在哪里飘扬”。据悉,欧阳黔森新创作的脱贫攻坚题材小说也即将面世。(记者 刘雅)
与会专家合影
来源/中国作家网
视觉编辑/彭芳蓉
编审/李缨
当藏历新年遇上农历春节 青藏高原上建设者们共享藏族美食 同祝“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