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知假买假能否“退一赔十”?最高法作出回应

xiaofeng

原标题:食品知假买假能否“退一赔十”?最高法作出回应

食品知假买假能否“退一赔十”?最高法作出回应
(图侵删)

光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孙满桃)人民群众通俗地把购买者知道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购买并维权的行为称为“知假买假”。社会各界对是否支持“知假买假”存在不同认识。

最高法今日对外发布四则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主要明确和统一两方面的裁判规则:一是支持消费者维权行为,二是在生活消费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

最高法明确表示,关于是否支持“知假买假”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原告维权动机的认定。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坚持客观标准,均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有利于消弥争议、统一规则,为保护食品安全和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该法确立了“退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有人为牟取不当利益,利用上述规定,远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大量购买食品,通过扩大“一”、增加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达到高额索赔目的,导致有的生产经营者“小过担大责”,背离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精神,也引发了是否应当支持“知假买假”的争议。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典型案例从客观标准认定“消费者”范围,坚持在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

比如在发布的郭某诉某经营部产品责任纠纷案中,原告先后共购买4件白酒,未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刘某诉某鹿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原告购买鹿胎膏、鹿鞭膏未超出生活消费需要。人民法院在这两案中均以消费者支付的全部价款为计算基数,支持了原告提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

另外,在发布的沙某诉安徽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原告首次购买30盒“黄芪薏米饼干”,符合合理生活消费需要,人民法院据此确定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对于原告明知该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又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加购部分,人民法院未支持其惩罚性赔偿请求。本案例体现了人民法院在适用“退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规则时,应当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认定惩罚性赔偿金计算基数的裁判规则。

最高法认为,“知假买假”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造假”、“售假”,源头在于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如果治住了“假”、治住了违法行为,“知假买假”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直击基层学校“累点”!印江:教育系统“减负”真暖心

贵州终止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视频|贵州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炉

投资100余亿元!毕节金沙县打造智慧酒城

天眼影像|仪式感拉满!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花式迎接学子归来

中国疫苗走进土耳其东部边境偏远村庄

丹寨县人民医院:“百千万”五级医务人员进基层 助力基层能力提升

贵州日报报刊社:“七进”采访带来泥土芳香|新闻战线持续推进六中全会精神宣传报道 融媒发力营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

乌蒙大草原:阳春三月的“冰雪奇缘”

同谱民族团结曲 共唱幸福和谐歌

龙潭虎穴——献给建党百年隐蔽战线的战士们丨(8)玻璃杯里押宝

食品知假买假能否“退一赔十”?最高法作出回应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