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在西藏,沿着铁路崛起多条产业带

nihao

海报拍摄:普布扎西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在西藏,沿着铁路崛起多条产业带
(图侵删)

新华社拉萨8月6日电 题:在西藏,沿着铁路崛起多条产业带  新华社记者刘洪明  一条条蜿蜒“巨龙”逐渐串联“世界屋脊”的高山峡谷,弥补了陆地运输的短板,提升了运输的通达性和稳定性。近年来,铁路成为西藏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今年6月,拉萨至林芝铁路建成通车,复兴号列车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2014年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建成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火车首次开到拉萨。如今铁路已通达拉萨、那曲、日喀则、林芝、山南等5个城市。

2021年7月11日,旅客正在拉林铁路加查火车站等待乘车。新华社记者刘洪明 摄记者近日在林芝市米林县内的华发(林芝)商贸物流产业园看到,一期项目中的产业服务中心、交易中心等已竣工。“项目将构建产品展示交易体系、仓储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等,规划形成辐射全国的土特产和藏药材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西藏华昇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伍超说,“今年拉林铁路通车后,相信未来发展前景更好。”

林芝市米林县内的华发(林芝)商贸物流产业园(2020年9月2日摄)。(受访者供图)今年4月,位于林芝经开区内的粤林产业园首次集中签约11个项目。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林芝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刘光明说:“粤林产业园是重点援藏项目,园区直通林拉高等级公路,距离林芝米林机场约40公里,加上今年开通的拉林铁路,依托‘铁公机’交通区位优势,能明显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林芝火车站(2021年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洪明 摄

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西藏传统产业也享受到铁路带来的“红利”。  位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藏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绘制并售卖唐卡为主,在当地颇有名气。“我们每年需从外地采购大量矿物颜料和木器等,拉日铁路2014年通车后,材料成本大大降低。以前去拉萨汽车要跑6个多小时,现在火车只需2个半小时,时间缩短了一半。”总经理洛桑旦达说。

一辆货运列车在拉日铁路上行驶(2016年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汝锋 摄除了民族手工业搭上铁路快车传承发展外,藏北草原的部分牧民和拉萨城郊的农民也依靠铁路货运转型为产业工人。

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的拉萨西站货场(2021年7月29日)。新华社发(孙呈统 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15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其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把各地商品带进西藏,也将高原特色商品带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秦进元在拉萨西站工作12年,见证了铁路货运发展。  铁路还为西藏传统农业带来新机遇。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的千年核桃林,今年开始将迎来历史性发展。  7月8日,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在山南市加查县加查镇龙巴村揭牌,近20人研究团队将为当地核桃产业提供优良品种选育、嫁接等科技服务。长江大学教师刘利平博士团队在加查工作4个多月,研究核桃资源分布、病虫害等。

长江大学教师刘利平博士正在介绍核桃产业项目(2021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洪明 摄“我们引进上市企业安琪酵母公司,与当地核桃龙头企业合作,优化核桃油生产工艺,并借助铁路、航空融入全国大市场。”湖北省援藏干部、加查县副县长高大权说,他们已成功开发核桃肽、核桃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将以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林芝市米林县米林镇邦仲村的一家民宿(2021年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洪明 摄西藏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深受游客的青睐。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西藏的支柱产业。如今,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正成为带动“雪域高原”“美丽的贫困”变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新引擎”。

拉萨火车站(2021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洪明 摄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彭杨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

国庆市场物丰价稳供应充足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北京2024年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结果公布 26日进行配置

浙江构建的新型慈善体系,如何助力实现共富?

海南“村VA”迎春赛|冯坡镇五龙战队17岁小将成最佳“调度者”

黔西定新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春日徒步活动

福建省泉州市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美国多地持续高温造成多重影响

贵州首家!铜仁市推行市区两级“2+2+2”“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

「国新办发布会贵州专场」省长李炳军:大家夏天到贵州去,记得带件外套

那些国际间携手抗疫的暖心瞬间,你还记得吗?

注入金融活水 助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在西藏,沿着铁路崛起多条产业带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