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者、执行者和实施者。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砥砺支撑。今年以来,黔西南州以人才振兴为“主动脉”,主动吸纳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确保乡村振兴有动力,乡土发展有支撑,持续书写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请看本期【黔进先锋 贵在行动·黔西南人才故事】——《李成相:年轻支书有想法》
李成相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述职”现场
“细汆村是烤烟大村,全村拥有烤烟面积4802亩。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探索‘烤烟+短平快产业’,提高烟地利用率。同时强弱项补短板,用足用好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滚动持续发展村集体经济,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李成相在7月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述职”时说的话。
年仅25岁的李成相,已在普安县新店镇细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干了一年半,细汆村的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他心中有数。细汆村下一步如何发展,他早已绘下蓝图。
李成相本就是细汆村人,2019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乡当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校时已是党员的他,来到普安县新店镇花月村驻村,因其年纪轻有想法,对工作认真负责,2020年10月,他被组织调整到细汆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兼人口主任。
2021年10月,细汆村开展党支部书记选举,李成相从党员队伍中脱颖而出。2022年1月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又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自此,年仅24岁的李成相,身兼细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之职,与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村“两委”班子一道,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为细汆村859户3817人谋幸福的生涯。
“脱贫攻坚为细汆村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的乡村振兴,就是我们年轻人施展才干的舞台,一定要拿出年轻人的精气神,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显一番身手。”李成相雄心勃勃。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细汆村气候好,地势平坦,非常适宜种植烤烟,全村耕地面积1.32万亩,其中烤烟就有4802亩。”李成相说,烤烟来钱快,老百姓都喜欢。在他的争取下,今年又获得新增500的种植计划,将于明年实施。
成片烤烟长势良好
在过去,大季种烤烟,满眼皆青绿。而烤烟罢市之后,从国庆节到次年3月份,地里就光秃秃的,土地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自去年以来,李成相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探索在烤烟地里种植了102亩白萝卜,收到较好的成效。
“我们以‘烤烟+’谋划解决小季土地闲置的问题。”李成相说,今年将再次探索实施40亩的“烤烟+西葫芦”,同时邀请黔西南州农科院到村里做一个“烤烟+油菜”的试验,计划种植21个油菜品种,从中选择2至3个可收成且效果好的油菜品种大力推广种植。
与此同时,公安部投资400万援建的茶叶加工厂为细汆村资产,贵州因民茶业有限公司入驻后,每年向村里支付15万元租金,同时无偿为村里的茶产业“把脉问诊”。“得益于因民公司的技术支持,村民在2020年种下的260亩茶管护较好,如今已开始投产。”李成相介绍道。
李成相在介绍水淹滩组示范点建设进度
乡村振兴,和美是魂。“我们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方法经验,引导全村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李成相说,去年以来,争取到衔接资金,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帮扶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200余万元,打造水淹滩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群众文化广场1个、农村污水管网1940米、改造卫生厕所32个、圈舍15个、厨房23个、人工湿地处理池1个。经过改造,曾经的烂泥潭变成了荷花塘,人居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在基层治理方面,充分发挥寨老、党员、离退休干部、乡贤等的作用,选出60名联户长,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性。现如今,细汆村和美宜居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宋洁
三审 陈俎宇
渌口区举办“农药化肥减量及种子质量安全跟踪评价展示、示范”现场观摩活动
岑巩县直机关工委:抓牢“123”党建工作思路 助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