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游·聚焦

产生消费订单1200余万个,总价累计金额逾74亿元
“多彩贵州·助商惠民”消费券助旅游市场升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林
8月24日,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自5月28日发放2022年“多彩贵州·助商惠民”文旅消费券(以下简称文旅消费券)以来,截至8月22日,参与发放平台共产生1279.67万个贵州文旅消费订单,包括航空、高铁等大交通在内的贵州文旅订单总价累计74.28亿元。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旅消费券总计1.6亿元,分三轮发放,第三轮将于8月31日结束。全部采用电子消费券形式面向省内外发放,包括旅游住宿券、景区消费券、旅游产品路线券、自驾露营券和文创商品券等,覆盖“吃、住、行、游、娱、购”全要素。用户进入一码贵州、一码游贵州、马蜂窝、携程、同程、美团六大指定发放平台,实名认证后即有机会领取文旅消费券,领取成功后可在领券平台线上购买使用,消费时直接满减,最高优惠低至5折。
全省旅游企业抓住文旅消费券发放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和品质提升,推出城郊游、乡村游为主的短途线路,根据不同人群定制精致露营、健身徒步、攀岩探洞、水上运动、亲子研学等产品,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各景区积极推出房车露营、水果采摘、非遗技艺体验、攀爬骑行等体验感和参与性强的新业态吸引游客。贵州趣游吧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对接杭州发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组织“北上广深”游客到贵州旅游。同程旅行研发万人游贵州产品,通过平台线上的宣传推广、文旅消费券刺激引导,线下旅行社业务渠道收客,开展“同程旅行万人游避暑度假到贵州”线下引流活动。携程平台通过“山水秘境·爽爽贵州”“清凉一夏,放肆去”“周末微旅行”“多彩贵州·好货在黔”等系列线上及门店主题推广活动,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
通过文旅消费券与线上线下活动联动,有效促进贵州夏季避暑和暑期游等热度提升。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贵州整体消费人次7月环比增长近50%,订单量环比增长超300%,其中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70%。同程旅行发布的《2022暑期旅行消费预测报告》显示,贵阳进入2022年暑期热门目的地TOP10;黔西南、黔东南进入2022年暑期黑马目的地。携程平台6月26日至8月22日统计数据显示,自参与文旅消费券发放以来,携程平台贵州省旅游人次与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4.81%和43.39%,其中酒店订单金额同比2021年同期提升72.55%,景区门票订单量与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69.23%和155.37%。尤其是文旅消费券第三轮发放期间(7月26日至8月22日),携程平台贵州旅游人次与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03.54%和123.13%,其中酒店订单量与订单金额同比增长97.1%和143.01%,景区门票订单量与订单金额同比增长384.25%和344.85%。
省内外媒体平台对文旅消费券发放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广覆盖、多形式的宣传报道,累计曝光量6亿人次以上。并在贵阳青岩古镇、天河潭旅游区等景区景点举行文旅消费券推广活动,手把手教游客领取文旅消费券,提高游客对文旅消费券的知晓度与参与度。各市(州)在组织各类文旅宣传活动中将目的地旅游宣传与文旅消费券宣传相结合。所有入驻文旅消费券发放平台的文旅企业,则通过张贴“欢迎使用文旅消费券”标识积极参与。
统计数据显示,自文旅消费券第三轮发放以来,各平台参与的文旅企业48242家,参与核销的文旅企业总计为25200家,其中涉及景点为285家,酒店24338家,旅行社147家,露营自驾企业83家,文创旅游商品等企业347家。
据了解,文旅消费券发放工作呈现了发放金额大、发放平台优、覆盖面广、核销比例高、入驻企业多、宣传推广效果好等特点,有效推动了贵州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促进了文旅消费市场复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推进文旅消费券发放工作,开展文旅消费券使用情况排查暗访,加强对“黄牛”套现、旅行社违规使用文旅消费券等相关风险防范,确保资金安全,提振文旅消费信心、激发文旅消费需求、优化文旅消费供给,持续掀起消费热潮,促进全省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恢复发展。
目的地·最黔程
巍巍娄山 美丽桐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叶梅 通讯员 李甜甜
烈日炎炎,黔渝交界的莽莽群山深处,美丽桐梓天地如画,溪水成河,在岁月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尧龙山梯田秋色。郭财明 摄
红色桐梓,传承着红色的基因,拥有着韵味深长的历史。看九坝岩灰洞里的“桐梓人”文化遗址,悟“多彩大娄山”的厚重文化,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桐梓人不懈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力量。
黔北花海。王印 摄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来到“黔北明珠”桐梓小西湖,看两岩秀美,后村赏花、偏桥观竹,湖中泛舟,船中赏景,洞中探险。
满山苍翠欲滴,满目繁花似锦,满地浓郁花香。黔北花海四季有花,常年有客,空中滑翔,山地越野,园中喂食,坡上滑草,刺激开漂……畅享运动的一天,傍晚入住林中小屋,感受惬意丛林鸟叫声。
小西湖景区。王印 摄
素有“天上银河水、人间水银河”之美誉的水银河大峡谷景区,河水清澈透亮,在日光照射下银光点点,到这儿来一场激情四射的漂流。
圆满贯漂流。王印 摄
旅行小贴士
线路:娄山关——黔北花海——小西湖——水银河大峡谷
美食:娄山黄焖鸡、容光回锅羊肉、大娄山方竹笋、山坡豆腐干
民宿:黔北花海小木屋、云上九坝民宿、水银河大酒店
产业·潮涌
深化文旅融合 助推产业发展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支持毕节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解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林
日前,《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支持毕节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从协同推进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高品质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和产业带、推进乡村旅游促振兴等方面,支持毕节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进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高品质融合发展
支持毕节旅游商品基地创建,重点支持化屋苗绣等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壮大。支持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高品质发展。从规划设计、项目、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的支持。支持化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重点支持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黔西市化屋村非遗资源,化屋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利用,非遗工坊建设推进非遗与旅游体验相融合。
打造产业集群和产业带
加大对旅游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支持力度。指导开展旅游市场主体“四转”工程,培育1家有潜力的旅游企业成为上市企业;培育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实现毕节市旅游领域龙头企业1家以上;做好规模(限额)以上及“小转规”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围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帮助引进一批优强旅游企业。
加大创建旅游品牌的支持力度。支持扩大织金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挖掘百里杜鹃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非花期旅游价值和主题,提升景区非花期市场影响力。支持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推进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九洞天景区提升,七星关、金沙、威宁等申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支持推进乌江源百里画廊、金海湖旅游区、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目的地创建及百里杜鹃温泉、金沙安底温泉创建贵州省温泉度假地,加大营销推广,打造品牌产品和线路。
加大旅游业态升级及基金支持力度。围绕毕节“双AAAAA”目的地“花海”和“洞天”品牌形象,指导编制《毕节市“花海”“洞天”产业集群提升行动方案》并实施,省旅游产业化基金等予以重点支持。指导织金县平远古镇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百里杜鹃创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及百里杜鹃、金沙、赫章等县区温泉项目提质增效。
加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七星关区创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加大乌蒙山回旋战遗址遗迹保护展示园、红军长征历史步道、红军长征村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支持毕节市培育国家或省级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在毕节市文物修缮、展陈提升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袁德志 摄
抓好文旅服务领域人力资源培训
帮助协调省内高校旅游院(系),形成与高校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旅游人才帮扶培养机制,助推毕节旅游人力资源发展。每年举办的旅游行业大赛中重点关注毕节参赛人员和作品,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支持毕节共享省级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人才智力资源,在规划编制、项目谋划,特别是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方面对毕节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毕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身份认定,支持毕节推进文物部门机构改革。
创新文化旅游体制机制
深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全省资源,指导毕节通过规范管理权,释放经营权、增强市场活力等路径,推动A级以上国有旅游景区“三权分置”改革。加大抓招商、提“六力”、促盘活工作力度,多措并举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
建立健全毕节旅游发展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机制。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配合相关省直部门指导百里杜鹃、拱拢坪景区在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修编时将景区建设项目纳入规划,以及在百里杜鹃、九洞天、乌江源百里画廊等景区在调整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修编时将景区需求纳入修编和调整范围。
推进乡村旅游促振兴
支持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指导支持黔西市化屋村申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支持新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均不少于4个,支持新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省级乡村旅游标准化单位均不少于20个。
支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指导支持开展民宿提升行动,支持申报民宿、赏花经济、避暑类、农文旅融合等乡村旅游项目,并在项目资金补助上进行重点倾斜。
王纯亮 摄
抓好公共文化文博事业发展
支持提升公共文化场馆阵地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建立省市级“文、图、博、美”四馆对口帮扶机制,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艺节目打造、文化惠民服务项目等方面加强支持指导,支持毕节市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
支持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指导编制《黔西观音洞遗址保护规划》;指导修编《赫章可乐遗址保护规划(2006-2020)》、申报开展赫章可乐遗址考古发掘,支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支持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威宁彝族撮泰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及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指导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打造一批非遗与旅游体验融合示范点和线路,让非遗“活”起来;支持毕节市博物馆创建国家一级馆、大方奢香博物馆创建国家二级馆。“十四五”期间,支持毕节市新增备案博物馆10家以上。
支持提升举办文艺赛事活动、创作生产文艺精品和繁荣民族民间文化工作能力。毕节市乌蒙文化旅游周·文化艺术系列大赛等赛事活动与省级重大艺术活动联办,做响做亮毕节文化活动品牌;推荐毕节文艺节目、剧目在省级平台展演展示和优秀作品交流演出;支持乡村文艺小分队、文化艺术之乡品牌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品质。
来源:贵州日报“旅游”专刊
编辑 杨倩
二审 肖江
三审 张齐 赵车
高价插座竟是偷拍设备 武汉警方破获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十年谋篇“水”文章 湖北丹江口叫响“中国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