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金州大地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

从望谟县油迈乡平卜村的芒果基地,到义龙新区八光海子蔬菜基地,再到兴义市敬南镇白河村,精品水果直达“两广”,精品蔬菜直供粤港澳,一派火热景象。
望谟县油迈乡平卜村芒果采收现场。唐波 段源兴 摄
这是黔西南州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局的一个个生动场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相关精神和安排部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州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黔西南州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广大农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幅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图正徐徐展开。
党建强起来 群众干起来
党建引领是黔西南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黔西南州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黔西南州严格按照中央、省安排部署,以县级为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并依托州县两级党校、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开展乡村振兴轮训,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任务较重、地理位置偏远的村民组建立党小组、党支部,推进基层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体系推进“兵支书”孵化培塑;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尤其是党组织带头人;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选育培养。
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强化人才支撑;围绕“重点领域人才倍增计划”目标,推进人才政策规划研究,引进一批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深化推进“专家服务基层”“科技先遣队”“科技特派员”等活动,精准选派人才到基层产业链上,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农民全员培训,千方百计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产业旺起来 群众富起来
近日,兴义市敬南镇白河村的茶园里,79岁的村民马财会正在自家茶园内采收夏秋茶。
“两亩地好好管理,一年能收入7000多元,还只忙两三个月。”马财会说,各级政府花费大精力,教授自己管理、剪枝、采茶等技术,本打算丢弃的茶园还让自己增加了收入,因此还扩种了两亩新茶。
兴义市敬南镇白河村村民在采收茶叶。唐波 段源兴 摄
据了解,自2019年敬南镇通过引进加工厂,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白河村3000亩老茶园扩大种植至6000亩,以规范化管理种植,让老茶园再焕发新机。
今年以来,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要求,黔西南州把推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严格耕地保护与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持续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建立健全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体、多种成分共同参与、相互补充的现代农技服务体系,提升全州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打造智慧农业运用示范基地,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培育壮大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培育发展一批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专业化专项服务和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龙头企业为引领,促进小农户衔接大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兴义市敬南镇白河村茶叶种植基地。唐波 段源兴 摄
乡村靓起来 群众乐起来
“没事我就围着村子跑两圈,一天一个样,都快不认识哩!”望谟县平洞街道洛郎村村民何兴平感叹道,现在的寨子越建越好看,产业发展越来越旺盛,大家的收入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今年以来,望谟县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着力打造以省级示范试点卡法村、4个州级示范试点为主的15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将产业发展始终放在优先位置,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结合黔西南州“一县一业”发展路径,通过选准特色主导产业,再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元功能和价值,采取“生态+”“互联网+”等方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加快繁荣壮大乡村产业体系。并着力在做强“普安红”“薏仁米”等区域品牌的基础上,力争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知名品牌,打造出可复制、可借鉴的富裕示范试点村。
黔西南州以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重大契机,多部门联动、明确牵头部门着力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村寨和农户家中常态化清洁干净,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试点。
鲤鱼坝。兴仁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抓手,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特色田园乡村治理建设。除此之外,还注重村民意愿调查和意见搜集,调动村民积极性,不断健全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村民自治机制,持续提高村民的自治能力。加强农村文化引领,充分发挥乡贤文化“软约束”作用,因地制宜开展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推进乡村建设为“三治融合”的活力新村。
黔西南州在示范试点村上通过先行探索实施“三个一”行动,即“建设一个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打造一支乡村文旅宣传服务队”“弘扬一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创建文明示范村寨,打造和谐试点。
此外,黔西南州还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深化“五个体系”建设,纵深推进新市民计划,大力发展安置区周边产业促就业,提升了新市民就业增收水平,深化了新市民融入发展,进一步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果。
根据省委、省政府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黔西南州研究出台《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中共黔西南州委办公室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市)、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县、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三类任务县(市),开展省、州两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黔西南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多样化的乡村振兴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 段源兴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田旻佳 刘思博
看看有你认识的没?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荐宣传活动入选名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