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贵州六盘水钟山区青林乡产业奖补政策持续添“动能”, 带动青林乡产业增收约600万余元。

青林乡海发村养牛户杨习明家的牛
海发村养牛户杨习明家,今年已申请奖补资金18000元,其中,“产犊补母”3头,每头2000元;能繁母牛2头,每头6000元。养殖规模从去年的10头牛增加到了如今的16头,预计今年收入比去年将提高至少30000元以上。
灰依村养牛户郭正亮家,有1座小拱棚和13头牛,今年申请20000元产业奖补资金。上个月,刚卖出一头母牛和幼崽,收入14000元,接下来计划扩大养殖规模,预计今年年底还将收入25000元以上。
……
青林乡灰依村养牛户郭正亮家的牛
近年来,青林乡聚焦畜禽养殖业,实施产业奖补政策,支持发展到户产业,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增收能力,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奖补资金是发展产业的有力保障。青林乡跑好乡村振兴工作“接力赛”,以促进脱贫户、监测对象增收为目标,采用产业奖补等激励方式带动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产业,促进脱贫户、监测对象稳定增收。
据介绍,今年以来,青林乡实施《2024年青林乡脱贫户(含监测对象)养牛到户产业奖补项目》,主要对青林乡脱贫户(含监测户)农户饲养能繁母牛、产犊补母进行产业奖补。其中,新增饲养能繁母牛6个月以上每头补助6000元,“产犊补母”每头补助2000元。截至目前,青林乡申请“产犊补母”奖补共有84户103头,累计兑现20.6万元。
“今年是我养牛的第5个年头,我能感觉到政府对我们养殖农户的支持和鼓励力度越来越大,每次一有这些好政策,村里面和乡里面的人都及时来通知我。”杨习明家有7口人,对于他来说,要承担起照顾一家人的担子,发展种植养殖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在奖补政策“东风”的吹拂下,杨习明脚踏实地、干劲十足,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个奖补政策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太好了,这笔钱帮了我很大的忙,买了牛,买了饲料,我对接下来发展养殖很有信心。”郭正亮感激地说。
此外,为了提高产业奖补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青林乡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宣传奖补政策、奖补标准等,核实养牛情况,宣传防疫知识,引导和鼓励奖补对象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帮扶产业覆盖率和精准度,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培
通讯员 代蕊琪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