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力量。

今年以来,赫章县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建强干部队伍、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基层治理,奋力续写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壮丽诗篇。
“党建+干部” 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初冬的河镇乡海雀村,厚厚的雾霭把村庄笼罩得严严实实。穿越“万亩林海”,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的学员正和群众一起挖窝、种树、浇水……场面十分热闹。
基地管理中心主任赵青介绍:“种树是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的一堂‘特色课’,目的是以实践的形式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文朝荣精神,激发广大学员干事创业精气神。”
山穷水枯是海雀村曾经的真实写照,海雀人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穷则思变。在海雀村党支部的坚强引领下,村支书文朝荣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用三年时间种下“万亩林海”,把山穷水枯海雀村变成林茂粮丰的美丽乡村,海雀人民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文朝荣精神”的指引下,赫章县各级干部主动接下“接力棒”,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成功打赢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两场战役”,正向乡村振兴新征程阔步前进。
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组织学员种树
走进哲庄镇还山村,村庄的宁静早已被轰隆的挖掘机打破,镇党委书记袁跃一早带领镇班子和村干部,指导还山村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他们的头顶结满了冰花,双耳和面庞被冻得通红,全身冷得搜搜发抖。
“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必须主动扛起政治责任,发扬好文朝荣老支书的精神,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力量,战胜一切困难,按时限要求完成目标任务。”袁跃说。
在财神镇小海村高岩组施宗武家中,驻村第一书记陈明辉手持血压计,全神贯注地为蜷缩在轮椅上的施宗武诊疗。据施宗武妻子介绍,施宗武今年71岁,身体一直欠佳,曾是陈明辉的病人。今年陈明辉驻村以来,经常登门为施宗武和其他村民治病,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这段时间,记者连续走访了赫章县部分村(社区),换届选举、收医疗保险、搞健康体检、助群众秋冬种、安全隐患排查等等,到处都是干部忙碌的身影。
据了解,赫章县以党建为引领,利用乡村换届契机,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按照“四个不摘”要求,选派1000余名驻村干部夯实基层力量,强化“文朝荣精神”教育培训,创新“十个一”工作机制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党建+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新气象
“天麻种在小河村,美了青山富了民;支部引领产业旺,翻身不忘党恩情。”“天麻种在树林林,泡杯美酒敬远宾;党的恩情永不忘,小康生活日月新。”……
金秋十月,安乐溪乡小河社区茂盛的森林里,传来一首首动听的山歌,村民成群结队在山野挖天麻,用甜美的歌喉欢庆丰收的喜悦。
“以前,像小河社区这样鸟不拉屎的穷山沟,根本想不到能发展产业。”小河社区党支部立足自身地理环境优势,以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天麻产业,还注册了国际认证天麻商标提升天麻知名度,带领群众走上“产业路”。
小河社区支部书记介绍,社区合作社今年种植袋装麻15万袋、商品麻10万窝,总收入约500万元,去除麻种、土地流转费和群众务工费等费用后,合作社纯收入近200万元,可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和群众收入。
财神镇小海村第一书记陈明辉为村民施宗武测量血压
双坪乡和泉社区党支部通过领办创办村集体合作社,今年发展香菇40万棒,经营性收入可达120万元,去成本后纯收入预约65万元,可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26万元,540余户社员群众户均可按股分红300余元。
朱明镇木营村党支部以“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引进赫章县便农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莲花白2000余亩,今年带动全村150人就业,共发放劳务工资200余万元。
赫章县按照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原则,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新的伟大征程上继续写好产业文章,以党的力量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开启新步履、迈向新征程、展现新气象。
据了解,全县481个村(社区)党组织共领办创办集体合作社929个,其中,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73个、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456个,共种植蔬菜近20万亩、食用菌2000余万棒、中药材13万亩……预计年底总产值可达4亿元。
“党建+积分” 推动治理能力新提升
“娃娃们,地上都被你们整得乌七八糟的,快把丢的垃圾捡了,要不然你们家又要被扣‘积分’了!”
一个晚秋的黄昏,记者经过金银山街道银山社区时,无意间见一位头戴印有“党员先锋队”字样小红帽、身穿红背心、手杵漆黑拐杖的老奶奶在路边教育几个乱扔垃圾的孩子。她督促孩子们把地上的果皮捡好后,又沿整洁的道路蹒跚前行,边走边弯腰捡起地上零碎的瓜果皮。夕阳中,老奶奶干瘪的身影被金色的余晖拉得格外消瘦,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慈祥而灿烂的笑容,蹒跚的步履仿佛在丈量社区每一寸干净的土地。
“老人名叫罗开英,已经80多岁了,每天都要杵起拐杖到社区转几圈,监督社区卫生、调解邻里纠纷、宣传党的政策等等,获得很高‘积分’。”社区搬迁群众张某说。
据了解,赫章县委为解决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文明卫生习惯差、遵纪守法意识不强等问题,2018年在银山社区率先探索推行“党建+积分”管理机制,推动移民搬迁后续服务管理“五个体系”有机融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实行“党建+积分”管理后,搬迁党员罗开英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半年用200分积分兑换了2件衣服、1袋大米和3桶食用油。通过比学赶超,有效改变了社区群众陋习,激发了内生动力,提升了治理效能,赫章“党建+积分”积分管理机制也得到全市推广应用。
金银山社区兑换积分
从德卓镇田坝村搬迁到银山社区的李坤,曾经嗜酒如命,尝到“党建+积分”“甜头”后,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打扫整栋楼的楼道卫生,吃完早点后又去工地做水电工,下午六七点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等,过着忙碌而幸福的日子。
“是‘积分’改变了我。以前的想法是‘要懒懒到头,国家好收留。’现在不一样喽,长期吃国家的害羞很,还是自力挣来吃起心头好过点!”李坤说。
走进古达乡初级中学,整洁的校园环境、温雅的校园文化、有序的校园生活……给人心旷神怡之感。校园一角,40余名学生面带微笑整齐站立在“积分超市”门前,用辛勤耕耘的积分兑换学习用品。
校长陶光亮介绍,古达中学大力推行“党建+积分”管理机制,通过“党建+团建+队建”的积分管理措施,有力督促广大学生改变懒惰思维、激发学习动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据了解,目前赫章县共筹集1000余万元资金在30个乡(镇、街道)481个村(社区)建立积分超市,共兑换积分近40万人次。同时以“党建+积分”为切口,通过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逐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陈鹏 闫鹏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星
编辑 顾野灵
编审 李凯
「安顺全力战胜疫情」西秀区669个党组织4576名党员干部投身战“疫”一线
工会职工遇问题可拨“12351”热线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有多种途径
综合消息:倡导国际合作 维护多边主义——国际人士热议习近平主席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健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