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初夏,一个万物初盈的阶段,一个蕴含希望的日子。
走进黔西市莲城街道中药材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天冬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一垄一垄如绿浪般向远方延伸。农户们正低头弯腰,抓紧时间进行管护。
“现在是天冬管护的关键期,每天有20名工人干活,主要是除草,通过这些精细的管护,让天冬长得更好,确保丰产。”基地负责人魏良应告诉记者,这些天冬年底就可采挖。
天冬,又称为天门冬,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厘米到18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黏性,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功效。
据了解,莲城街道气候适宜,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2018年,在云南学习考察后,魏良应在莲城街道发展起了天冬、重楼、黄精等中药材种植,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土地租赁收入和务工收入,还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魏良应说,“中药材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不能用杀草药、不能施化学肥料,它生长的每一步都需要人工亲力亲为,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劳动力需求量大,一年总有做不完的活。我们中药材的种植给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务工机会,每年发放务工工资30余万。”
“自从他们来这种植中药材,我们就开始来务工了,一个月2000元是没问题的,还包饭,自家活干完了就来基地挣点零花钱,增加收入,挺好的。”说话间,务工村民李德仙手上的活干净利落。
在重楼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片片黑色遮阳网下,只见一棵棵重楼的绿叶红子相映生辉,重重叠叠间伸展出蓬勃的生命力。
“重楼种子成熟的时候,会像炸裂开的石榴一样红彤彤的,娇艳欲滴。” 魏良应说,基地里更多的是不同年份的小苗,这些小苗还需要更加精心地培育才能长成。“我们接近野生原始的种植方式,比大棚里种出来的品质更好,药效更加浓烈。”
重楼也叫七叶一枝花,是一种中药材。它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市场价格一直非常高。但重楼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生长缓慢采收期长,一般要五六年采挖才能达到最佳药效。
目前,该镇共发展中药材400余亩,其中天冬150亩,黄精150亩,重楼100余亩。预计产值500余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王星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