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晓慧,是锦屏县城关第一小学的教师,也是锦屏县三江镇圭腮村帮扶干部。

2018年至2019年,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我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主动承担本县三江镇圭腮村王瑞根、王名松、姚学林、安兴河、吴胶月等5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和15户非贫困户资料收集工作,宣传帮扶政策,经常和贫困户同劳动,为贫困户解决困难,帮助贫困户做实事。 面对既光荣,又艰巨的扶贫任务,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深知要做好这项工作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面对超负荷的种种工作压力,强烈的责任心使我更加不敢有丝毫怠慢。
从心灵上得到群众认可。自接到扶贫任务后,我便先去村里向村委了解5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走访中,我看到王名松户的环境卫生极差,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感情服人的原则。因此,我常深入到农户家中与让他们同劳动、聊感情、宣传国家好政策。正是有了心灵的碰撞,慢慢的贫困户们在思想上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认识到只有我们工作做细了,情感用真了,群众的心结才能打开。我们发现问题要主动对症下药,找她们谈话,分析原因,用情感的方式找到突破口,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的帮扶户中,高田组的吴胶月(她是聋带智残),她的一双儿女(女儿嫁外省)常年在外打工,几年难见一面,为能减轻吴胶月户的负担,我经常深入该户为她排忧解难,为她送去锅子、衣柜、油等。吴胶月常眼含热泪对我说:“你比我女儿还好、还亲,我把你当成女儿了。”一句简朴的话语深深的搁在了心上,更加时常去陪伴她。
圭腮村花街柑子园组的王瑞根家,上有70多岁的老母亲,重病缠身,体弱瘦小,下有还在读书的子女,生活非常困难,我也经常利用双休日去他家看望老人,给老人送去温暖,为读书的子女辅导功课。为民所想,为民所做,在双休日及整个假期中,我为我所帮扶的5户贫困户和15户非贫困户排忧解难,为百姓真正做了实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整理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王璐瑶 杨韬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预拨1.15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支持内蒙古等5省(区)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