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业有保障,政务服务很便捷,社会治理更满意……这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群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真实体会。体会背后,是该县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

“老师,我最困惑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提升关注度,增加粉丝量……”近日,在余庆县电子商务师培训课上,学员曾令兰正在向授课老师提问。通过培训,曾令兰等30名“网络主播”已持证上岗,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
就业稳,则生活安。为解决群众就业难、创业弱难题,该县人社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推进电子商务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采取兜底扶持、援企稳岗、靶向培训等措施,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并将劳动就业创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各乡镇举办农业产业种养殖“短平快”培训,“面对面”“点对点”“一对一”为群众提供服务。
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余庆县聚焦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全省通办”“一窗通办”“跨省通办”改革,实现“就近办”“一次办”“最多跑一次”。
“只需本人身份证,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公司注册登记。”正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张洪波高兴地说,现在的“一站式”办理真是快速又便捷。
余庆在规范建成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在设立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10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71个,下放镇级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140余项、村级服务事项30余项,形成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
“用手机扫一扫门牌上的二维码,不光能看到案例学习法律知识,还能一键反映诉求。”提起家门口智慧门牌带来的好处,白泥镇迎春村村民杨秀丙赞叹不已。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法律服务,余庆县人民法院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基层治理,与企业合作开展“智慧门牌”系统建设,在4个试点村(社区)安装实体智慧门牌3038块,为群众提供“联系法官”“纠纷留言”“普法广场”等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57起,回复群众法律咨询120余次。试点村(社区)刑事及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期下降42%。
细微之处见民生。余庆政法各部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该县公安局创新开展“结对代办制”“联户民警制”“百警进万家”等活动,向群众广泛发放警务监督联系卡,公布局长电话,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将局长电话变成警务监督“热线”;县信访局将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政法委书记,县信访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姓名、职位以及联系电话等制作发放网上信访投诉指南和群众工作服务联系卡,并在全县进行宣传公布,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余庆县立足问题深入一线察民情、访民意,找准民生堵点、难点、痛点,确定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受益面大的重点民生实事,共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118个,并不断完善服务群众长效工作机制,目前已完成清单内实事50件,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村村响应急广播,镇镇通公交车,数字化便捷就医,农技服务进田间,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件件群众所需、所盼、所愁的民生实事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件件接地气、事事暖人心,“实事清单”正在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洪飞
编辑 文丹 徐微微
编审 闵捷 杨韬
美联储公布会议纪要 相关预测显示2025年全年降息75个基点
持续深化校地合作!黔东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在贵州民族大学授牌
“副食”变“主角”、种类更丰富……老百姓餐桌上食品还有哪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