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8月29日电(记者徐海涛)传统农药的释放与需求难以精准匹配,利用率低、成本高、易污染。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一种光热控释型农药,可以自动感光生热并“智能”地促进农药释放,平均提效约三成却降低20%以上的成本。美国化学会知名学术期刊《可持续化学与工程》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图侵删)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却不足40%。近年来,中国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提出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要实现负增长。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用量,成为农业和环境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近期,吴正岩等科研人员运用新方法,以凹凸棒土、生物炭、碳酸氢铵和农药草甘膦等作为原材料,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光热控释型农药。这种农药可以自动感光从而产生热,通过近红外光及其产生的热效应“智能”地控制农药释放,实现农药的按需供给。
据测算,这种“光热智能农药”能够提高20%到40%的利用率,降低20%以上的成本,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责任编辑: 唐斓
「我的扶贫故事」开启人生新篇章,贡献青春之力量|贵定县金南街道鼓坪村西部计划志愿者杨序
「我为群众办实事」立足需求!贵阳高新区服务人才聚焦这些方面……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