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网苏州9月28日电(记者 于子茹)苏州的吴江区,东临上海,南接浙江,是两省一市的交汇腹地,也是长三角中心地带。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吴江司法机关开启跨域协作,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最大化便民利民,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力量。
跨域立案成常态,打官司不再难
在过去,因案件管辖问题,当事人或者代理人为了立案往往会跨省往返,案件从立案到收集材料再到判决,也需要较长时间。但在长三角地区,这一现象正在消失。
“没想到只隔一天法院就帮我找到欠款人。”吴江一纺织企业老板杨海滨告诉记者。原来6年前,浙江嘉善西塘一公司从他这里进了一批货,价值22万元,但发货后,便逐渐找不到人。今年实在想不到别的办法,无奈之下杨海滨才向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汾湖法庭递交了起诉材料。“让我出乎意料的是,立案后第2天,法院就打来电话,询问我对这件事的具体要求,第3天就找到对方并协商好还钱方式。”
这是苏州吴江区汾湖法庭前不久牵头与浙江嘉兴西塘法庭首次联调,化解的一起争议六年之久的跨省货款纠纷,自当事人向汾湖法庭提交诉状到出具司法确认书,仅用时三天。
异地纠纷的快速解决,得益于去年吴江法院与上海青浦法院、浙江嘉善法院签的司法协作协议。这一便民诉讼、多元解纷、服务企业的司法协作新模式,让当地百姓异地诉讼累和诉讼难的问题得到解决,打官司不再难。
目前,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三地法院已经能够共同提供跨域立案服务,并设立长三角跨域立案服务专窗,配备专用移动终端、扫描仪等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对当事人就近提起的民商事案件、强制执行案件等申请提供即时跨域立案服务。
“司法是老百姓获得公平、公正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表示,吴江、青浦、嘉善三地实现司法跨域执行等整个审务一体化,大幅降低司法成本,方便老百姓诉讼和打官司,同时也是基层治理在司法领域的创新,进一步扩展了长三角一体化的领域。
水域协同保护,各区不再“只管一段”
长三角地区水域资源丰富,但非法捕捞问题频繁发生。如今,司法一体化的协同理念正让长三角地区的检察机关攥成拳头,对“共有”的河流、湖泊不再“只管一段”,携手办以前办不了的案。
元荡湖,地处苏州吴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善三地交界处。今年3月,苏州吴江检察院与在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检察院进行线索交流时发现,三地在元荡湖禁渔期、禁渔区的设置方面存在不统一问题:对于渔业资源保护,青浦对辖区内水域设置了禁渔期、禁渔区,而吴江、嘉善则未设置。
“由于同个湖泊存在不同管理制度,容易导致非法捕捞问题向吴江、嘉善转移。”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许剑峰说,跨省相邻水域保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阻碍着协同保护的推进,不利于有效开展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
经过调查和分析,上海青浦检察院协助调取资料,苏州吴江检察院和浙江嘉善检察院分别向各自行政区域渔业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在相距不远的太浦河,连接太湖与黄浦江。同样,以往因受行政区划的限制,青浦、嘉善、吴江三地检察机关各管一段,面对跨界污染现象往往也只能“望河兴叹”。
据介绍,2019年,三地检察机关签订了《关于建立青吴嘉检察机关一体化发展太浦河流域生态资源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在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联合办理等方面建立全面协作机制,目前已实现联合对太浦河流域跨界污染情况进行现场检测和对公益诉讼线索的互换。
专家表示,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职责,通过诉前建议的方式与行政机关开展商讨,填补行政机关监管漏洞,为打造长三角地区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 张庆水
大反转!家中被偷20万的杭州女子报警后,反而被拘了!真相竟是……
视频| 2024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网络达人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