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发现丨这种“明星龙”揭开从龙到鸟的秘密

xiaofeng

新华社南京2月10日电 题:这种“明星龙”揭开从龙到鸟的秘密

远古发现丨这种“明星龙”揭开从龙到鸟的秘密
(图侵删)

新华社记者王珏玢

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之久,远远超过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它们彻底消失了吗?收藏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里的一块“明星恐龙”化石——原始中华龙鸟,或能揭开恐龙去向之谜。

走近原始中华龙鸟化石,如果不看标识牌,很难把它跟头脑里霸气的恐龙联系起来。化石里的“龙鸟”总身长约70厘米,拖着细长的尾巴,头部高高扬起。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馆收藏的原始中华龙鸟模式标本化石(左)和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出的原始中华龙鸟模式标本模型(右)。(左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右图: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这只“明星恐龙”生活在距今1.25亿年前,化石于1995年在我国辽宁被发现。中华龙鸟化石保存在灰白的火山凝灰岩当中,其模式标本化石分为凹面和凸面两块,1996年,两块化石被分别送至北京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南京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贺一鸣介绍,中华龙鸟最令人震惊的是化石上保存完好的“羽毛”。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明确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最早的研究者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长相酷似恐龙的“鸟”,因此给它起名“原始中华龙鸟”。

1996年的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第56届年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丕基研究员向国外同行展示了原始中华龙鸟的凸面化石照片,这个长着毛发的怪“鸟”轰动了国际古生物学界。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这只“鸟”前肢短、尾部很长,其骨骼特征与鸟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属于恐龙家族的美颌龙类。长羽毛的恐龙这一伟大发现,再次轰动整个生物界。

“中华龙鸟的发现颠覆了我们之前对恐龙的固有形象认知,羽毛不再是鸟类的专属,它的发现揭开了恐龙和鸟类起源研究历史的新篇章。”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祺说。

根据新科研成果复原出的2亿年前身披羽毛的恐龙。(Larry Felder绘制)

目前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定,鸟类起源于恐龙,具体说是恐龙中兽脚亚目的手盗龙类。中华龙鸟发现之后,在我国辽西及邻近地区又发现很多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这些化石为研究鸟类起源提供了关键信息。

现在,我们对恐龙向鸟演变的过程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中华龙鸟身上的原始羽毛可能与飞行无关,其主要功能是保温或展示;但在小盗龙身上,其全身从前肢、后肢到尾部都覆盖有羽毛,四肢上附着不对称的飞羽,有明显辅助飞行的功能。这一时期,很多小型兽脚类恐龙的骨骼、身体组织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展现出从龙到鸟的一系列过渡特征。

贺一鸣介绍,恐龙身上的毛发、身体的恒温和优秀的行动能力,使它们具备了迁徙和对抗地球自身气候变化的能力。6600万年前的大灭绝,终结了非鸟恐龙、翼龙和海生爬行类的统治,一小部分恐龙的后代——鸟类却幸免于难,并在之后的新生代统治了天空,它们种类发展到了现在的11000多种,接近哺乳动物的两倍,并最终成为我们熟悉的现代鸟类。

出发!今年首趟贵州中欧班列开行

贵阳读书月启动 龙湖牵手钟书阁开启全城寻书活动

贵阳战疫|9月17日,省将军山医院8人康复出院 其中包括三名儿童

看村BA,买好黔货,广东青年企业家走进贵州续写“山海情”!

突发公告!纳思达监事会主席李东飞不幸离世,身家曾达50亿元

岑巩县平庄镇:“清河行动” 守护水域“贞洁”

四部门部署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开展食堂全覆盖监督检查

“庭”有“枫”景|汪家寨法庭:打造“枫渡寨安”基层治理品牌 诉源治理显实效

艾顿:我们需要提升执行力 尽可能控制失误

绥阳:织好“心电一张网”打通县域“生命线”

辽宁省沈北新区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2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以指尖技艺“竹”乡村振兴梦

远古发现丨这种“明星龙”揭开从龙到鸟的秘密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