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一所乡村小学带给我的震撼

nihao

编者按: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一所乡村小学带给我的震撼
(图侵删)

今年是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周年。多年来,不断有新华社记者从祖国各地奔赴雪域高原,担任援藏记者,记录感人故事,展现时代变化。本期我在现场,为您带来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在西藏工作中的回忆与感悟。

“在西藏读小学的贡乔热旦,实在是太幸福了!”

这是我采访后由衷的感慨。不光是学杂费,他在学校里吃、穿、住的花销几乎都是免费,并且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非常完善。

一次采访,一所乡村小学带给我不小的震撼。

今年是对口援藏30周年,我和同事来到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中心小学。

9月4日拍摄的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中心小学。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海拔接近4000米的娘蒲乡中心小学,是县里海拔最高的学校。目前在校的397名学生大多来自高山牧区,最远的孩子离家有50多公里远。

贡乔热旦家的汽车行驶在回家的山路上(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今年10岁的贡乔热旦上五年级,他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性格开朗、喜欢运动的他,时不时和班里的同学开个小玩笑。这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选择寄宿制学习,学校实行“10+4”工作日教学模式,即上课10天、休息4天,这样方便父母接送孩子,也有利于孩子们从小培养自理生活能力。

贡乔热旦在教室里上课(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随着国家对西藏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孩子们受教育权得到更好保障。国家在西藏实施对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政策。孩子们从洗漱用品、被褥校服,再到教材文具,都由国家免费提供。学生们在接受教育期间,几乎不会让家里产生任何经济开支。除了一日三餐,学生们每天课间还能吃上面包、水果、酸奶等营养餐,很多学生反映,“比家里的饭菜好多了”。

孩子们在上篮球课(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为了详实记录这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我与同事在工布江达县住了三天。期间,我们拍摄孩子们学习、吃饭、住宿、运动和玩耍,还跟着孩子们放学回家,看看他们在家的生活。

早上8点钟,贡乔热旦就忙碌起来了,起床叠被子,洗漱完毕后就和同学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贡乔热旦(中)和同学们在课间跳锅庄舞(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学校里完备的硬件设施,保障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质量。贡乔热旦的教室里配有触摸屏教学一体机,冬天还会用上供暖设施,校园有室内外篮球场和两个足球场。

在娘蒲乡中心小学,贡乔热旦在上计算机课(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食堂的午餐荤素搭配,四菜一汤,吃完了还能继续加菜。交谈中很多孩子都说,学校的伙食比家里好。在农牧区普通家庭经常吃糌粑配酥油茶,不像学校能做到四菜一汤,营养均衡。

娘蒲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享用午餐(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上完晚自习,贡乔热旦回到宿舍。这里一共有八个孩子,他们都会在晚上10点前早早上床睡觉,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床上的床单被褥都很厚实,完全不用担心着凉。在不大的洗漱间,男孩子们拿着统一发放的牙刷刷着牙,端着洗脚盆回到宿舍边聊天边洗脚。

原本我想象中,脱下鞋的男生宿舍气味一定是“酸爽难言”,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宿舍里竟然没有什么味道,我想这应该得益于值班老师每天都要检查孩子们的卫生情况吧。

在娘蒲乡中心小学宿舍里,贡乔热旦准备洗漱,所有洗漱用品都是免费的(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娘蒲乡中心小学,贡乔热旦(右下)就寝前和舍友闲谈(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9月上旬,正好是娘蒲乡一年中最美的时候。9月4日,连续上完十天的课程,贡乔热旦迎来了四天假期。每年这个时候,家里都会在夏季牧场生活,他可以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帮爸爸放牧,帮妈妈捡牛粪,更可以放肆地玩耍。

娘蒲乡中心小学门口,王登领着儿子贡乔热旦(左)准备回家(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贡乔热旦的爸爸和妈妈开着家里的皮卡来接孩子,我们也一路跟着皮卡车翻山越岭来到了他家的夏季牧场。

贡乔热旦家夏季牧场的全貌(无人机照片,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换下校服,贡乔热旦帮着家里干着牧活,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下,贡乔热旦为自己是牧民的孩子而自豪。虽然他早早就戴上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样子,可是拿起“乌尔多”(抛石绳)赶着牦牛时,瞬间又变成了牧民的样子——整个草场都是他的领地,可以任他自由驰骋。

贡乔热旦(左)和父亲王登在自家的夏季牧场放牧(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回到牧房里,贡乔热旦会在邻居妹妹面前秀一秀藏文书法。“如果学校不能住宿,我们家长很难顾上接送自己的孩子。”贡乔热旦的父亲王登说,王登一家所在的同吉村是半农半牧地区,一年到头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放牧、割草、挖虫草、做酥油等等。他们家的夏季牧场距离学校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多亏国家的“三包”政策,才让家长们有时间安心赚钱养家。

在夏季牧场的房子里,贡乔热旦的母亲阿吉(右一)整理儿子的藏装(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2024年,西藏教育“三包”(含营养改善)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5620元/人/年,惠及74.6万名学生。和贡乔热旦一样,更多的西藏孩子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自立自强,向上而生。

记者:晋美多吉

坐着高铁看贵州|乌蒙深处高铁来 黔西大地展新颜

江西省鹰潭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3

《猴痘防控方案》发布 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遇“痘”莫恐慌!

剑河:工作员化身普法大使 有效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华南江南东北局地有强降水 四川盆地江汉等地有高温天气

今日春分,天眼新闻记者带你快乐赶集

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岑巩县“四抓四保”推动烤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柏林国际航空展开幕

快来探寻非遗魅力!保亭“非遗”主题消费助农集市将于9月13日举行

科研经费,如今可以这么用

金华园街道开展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礼仪培训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一所乡村小学带给我的震撼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