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湾”新故事

nihao

新华社太原10月31日电 题:“三里湾”新故事

“三里湾”新故事
(图侵删)

新华社记者刘扬涛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诞生过全国首个农村互助组和较早一批的农业合作社,是小说《三里湾》故事的原型之一。新时代的西沟村人继续发扬“勇于开拓、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书写着新的传奇故事。

荒山变绿

20世纪50年代初,西沟村的森林覆盖率仅有约2%,老西沟人都记得,那时候“抬头看,石头山,低头看,干河滩,没土光石头,谁干谁发愁。”

为了改变生存环境,李顺达、申纪兰等人带着村民上山种树,第一年他们种了300亩,但由于经验不足,树的成活率极低。村民们泄了气,但李顺达说:“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西沟村百姓开始了植树造林的事业,一干就是几十年。

“小时候村周围到处是荒山秃岭,现在满眼郁郁葱葱。”在西沟村外不远处的一座山坡上,众新源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永红正带队搞绿化工程。“40年前为吃饱饭我跟着父亲拿着镰刀、背着松籽在西沟的大山上种树。”他说,“现在我们的合作社一年造林2000多亩,许多乡亲靠种树增收致富。”

如今的西沟村造林面积达到2.67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87%,曾经的一座座荒山变成了一条条“绿龙”,4500亩山桃山杏、3000亩连翘、2000亩沙棘,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据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介绍,全村目前有 4个造林专业合作社或造林公司,吸纳劳动力180多人,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钱包鼓起

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经济,西沟村办起过铁合金厂、磁钢厂、石料厂等企业,但到21世纪初,这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弊端日渐显现,为了尽快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村里忍痛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

76岁的张河江还记得,2011年他所在的铁合金厂被关停时,他曾很不情愿。不过2018年,西沟村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平顺潞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在铁合金厂的旧址上,一条年产500吨食用保健油的汉麻籽冷榨加工生产线即将投产,同时一个集餐饮、住宿、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已经建成。张河江在这里实现了再就业,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他的儿子也进企业做了技术工人。

在村子另一头的山西纪兰潞秀家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埋首忙碌于缝纫机前,公司负责人常江波介绍说,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公司将传统的潞绣与当地的药材相结合,研制出了党参植物纤维药衣,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今他们一年生产“药衣”8万件,带动周边400多人增收就业。

郭雪岗告诉记者,在西沟村,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随着现代农业、文旅、科技等新兴产业陆续落地,村民的钱包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能人”回村

38岁的房慧亮过去在外做药材生意,2016年回乡创办了绿源春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西沟村周围盛产党参,房慧亮从小就跟随长辈上山采参。“过去老百姓把党参拿回来粗加工一下,就以很低的价格卖掉了。”他说,“我觉得这样远没有体现出党参的真正价值,所以我想回村办厂,把中药材产业做深做精。”

房慧亮在村里建起2000多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了中药材烘干、加工、包装一条龙生产线,经过深加工的党参、柴胡、黄芩等当地药材被销往全国各地,带动了2000多人增收。

西沟兰达建筑公司是西沟村近年来新组建的一家村办企业,这家企业的运营团队是村里的一帮年轻人,平均年龄仅36岁。村主任赵爱亮说,村里努力给年轻人创造增收致富或施展才华的平台,吸引他们回来建设家乡。

年轻的血液为西沟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事物逐渐在这里流行起来。“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下,村子的发展日新月异。”赵爱亮说,“这让我看到了西沟村未来的希望。”

乡镇风采|金泉街道:“四项举措”兜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高考生 明日起可申请复核高考成绩

和美城乡 四大行动|丹寨县“三坚持”推动乡村“焕新颜”

准备就绪!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六盘水分会场活动即将开幕

这个周末,贵阳晴好天气继续“霸屏”

江口:国储林苗木育苗忙

白云区老干部收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网上宣讲报告会

苏里南总统结束访华 外交部:谱写中苏友谊新篇章

「多彩新论」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新华视点|新办法来了!“外卖小哥”权益将有更多保障

同向发力 同题共答 同频共振——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观察

青少年马术丨越过障碍 跨向远方

“三里湾”新故事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