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姜的年轻人:从出去到归来

xiaoliu123

新华社杭州2月7日电(记者唐弢 顾小立)下姜村,一个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南部山区的小村。曾经,要到达下姜,需要绕过重重高山。

下姜的年轻人:从出去到归来
(图侵删)

曾经,对村里的年轻人来说,出去才有希望。

如今,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留下来。而曾经出去的那些年轻人,正在归来。

姜磊就出生于下姜村。在姜磊小的时候,村里盛传一句民谣:“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那时的下姜村,村民普遍较穷,很多人为补贴家用上山砍树烧炭,周围的山,光秃秃一片。

“那时,对于村里的年轻人来说,出去才有希望。”姜磊说。

和这个村里大多年轻人一样,姜磊17岁就开始和亲朋好友一起辗转到温州、杭州等地,在服装厂的流水线上工作,疲惫辛劳。

在杭州的日子,姜磊和同事挤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房里,没有私人空间,也没有娱乐生活。每天晚上11点多回到宿舍。姜磊说:“那时,我每天都在怀疑工作的意义。”

然而,姜磊不知道,在他外出的这几年,下姜村的改变在悄然发生。往日靠伐木烧炭才能艰辛度日的村子,如今,通过生态保护打造“美丽经济”,摘掉了贫穷的帽子。环境好了,公路通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了。

2016年冬天,姜磊的同学姜丽娟率先回来,在村里开了第一间民宿。

“我把它取名叫‘栖舍’,有归家、安定的意思,就是希望以后能带着家人安稳地在这里生活,也让游客到了这里有归家的感觉。”姜丽娟说。

时间证明,姜丽娟的选择是对的。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下姜村的环境越来越好,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栖舍”开业两年来,每年5-10月份的旅游旺季,客房基本都被订满。

姜丽娟的成功让姜磊也动起了回乡念头。

带着这些年攒下的积蓄,今年春节,姜磊决定回到村子,把家里的三层楼房也改造成民宿。

为了给即将开业的民宿积攒人气,姜磊调动一切可能资源,把宣传的路径搬到了网上。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自己民宿的装修动态,自家民宿的公众号也准备开通。

姜磊的步子迈得谨慎,“决心”却不小。“既然回了家,就不会再走了!”姜磊说,“开春后,希望能不断地接到生意,这是我新年最大的愿望。”

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说,下姜村顺势而为,打造景点式村庄,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过去一年,下姜村回来了5个年轻人,都围绕乡村旅游业态开始创业,有开民宿的,也有做电商的,其中一些还是“90后”。

在姜丽娟看来,自己的归来像是打开了一扇窗。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让青年朋友看到,农村也有广阔天地,也可大有所为。

如今,姜丽娟还承担起村里“美丽庭院”的指导师角色,帮助村民提升庭院基础设施;发挥民宿协会理事长的作用,带领大家垃圾分类,打造美丽下姜。

“现在,下姜的芳华,也是我的芳华。”姜丽娟说。

“年轻人返乡并不是简单的回归。他们经历了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开阔了发展视野,拥有一定资金,掌握了一定技能,他们还熟悉农村的市场、文化、人脉。”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表示,一个农村创业发展的浪潮,正在涌动。

「我的脱贫故事」搬出大山,幸福来临丨大方县黄泥塘镇幸福二十八村村民林仁敏

“让他们魂归故里!”她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老年时回忆起很多战友的名字

高寒高铁助力最北省份实现“城际穿梭”

泡壶黎平茶 款待天下客!“贵州绿茶”进景区万人共品黎平茶活动开展

生动深刻有内涵 入脑入心接地气!贵阳举办“2021年贵阳贵安‘强省会’提升服务职工品质”培训活动

第136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圆满结束

贵州民族大学艺术作品被南湖革命纪念馆永久收藏

护航中考!镇宁公安开通身份证办理“绿色通道”

厨房常用的清洁海绵,1克就能释放650万个微塑料!减少摄入记住5点

「“十四五”新词典」“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盘水高新区:按下“快捷键”“转”出“新标杆”

美中贸委会举行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

下姜的年轻人:从出去到归来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