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把握“重中之重”,守好“底线任务”

❤

马若虎

新华网评:把握“重中之重”,守好“底线任务”
(图侵删)

几天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再次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这些年,在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增收。小木耳做成大产业、小茶叶长成大茶“业”、小土豆变成“金蛋蛋”……这些特色产业成功的背后,都是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精心培育,依靠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拧成一股劲,合力让一个个“土特产”闯出了名堂。

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以上用于支持帮扶产业发展,截至10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到3270.4万人。未来,随着产业帮扶政策持续落实,产业发展再提速、质量再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会过上更好的日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摆脱贫困,中华民族千年夙愿。夙愿得偿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了乡村振兴的前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难点之一,在于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中央曾明确,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中央财政将原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易地扶贫搬迁续写“后半篇文章”,驻村干部进行选派轮换……种种接力帮扶,把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稳得住、有信心。

有了不返贫的基础,才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强产业促增收、多渠道促就业、强基础促安居,让脱贫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国上下一道,甩开膀子、笃行不怠,把乡村建设得更美,让乡亲们过更好光景。

横刀立马!范弗里特轰37分创赛季新高

胆真大!高速公路车流呼啸而过 故障车驾驶员忘情玩手机

(经济观察)新要素:中国加速挖掘数据“新黄金”

山西省寿阳县发布寒潮蓝色预警_1

银保监会谈瑞幸财务造假:性质恶劣,配合主管部门依法严厉惩处

光明日报:改变历史的三天!遵义会议在生死关头挽救中国革命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期待你的加入!“一码贵州·村里合伙人”正在招募

女子三次拒绝宝妈换铺后遭言语攻击,12306回应:乘客有权拒绝

2023-2024年度贵州省专利奖开始申报

「我的扶贫故事」“宝气”书记:村民的信赖是我的荣幸|湄潭县高台镇高台村第一书记彭佰万

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全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启动

总要来趟江苏吧!江苏十三城组团邀你畅游

新华网评:把握“重中之重”,守好“底线任务”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