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乌当区黄连村:“红军村”里日子红

❤

00:36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乌当区黄连村:“红军村”里日子红
(图侵删)

冬日,小雨蒙蒙,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东北部的少数民族村——黄连村,房屋、道路、银杏树在缭绕云雾中忽隐忽现,宛如仙境。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长征时有三支红军队伍经过黄连村,红军与当地老百姓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红军桥、红军亭、红军井等都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

听到有人要了解黄连村的红色历史,村党支部副书记曹清燕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将黄连背后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黄连村时,要经过黄连瀑布(又名白果树瀑布、白龙潭瀑布)下的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拱桥,三支红军队伍先后由此桥经过,到白石岩的大寨、庙脚和瓦窑寨集中,后来,当地布依族同胞为纪念红军,便把这座桥叫作“红军桥”;

1935年4月,中央红军路过时,与村民同用一口井,红军曾为身体不好的贫苦村民担水。为了纪念红军的丰功伟绩,当地老百姓又将此井叫作红军井;

2003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途经黄连,让当地百姓子孙后代不忘红军长征精神,当地村民自发集资投劳,在村子中央一尊巨大的岩石上,修建了一个亭子,命名“红军亭”;

……

这个因村境内有黄连山而得名,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红色村庄,在历史的长河中,续写了一幕又一幕动人的红色往事。

故事代代相传,也因此埋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黄连村村支两委发现,充分挖掘村里红色资源,大有可为。“这么丰富的红色资源,不好好利用起来,简直太浪费了。”曹清燕说。

“发展红色旅游,不会破坏村里的自然生态,又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是件好事。”村支两委一拍即合,黄连全力打造“红军村”。

从村委会出发,踏过红军桥,路上绿荫掩映,很快便来到红军纪念亭。继续前行,还有红军井、“中共黄连临时党支部”和“还我河山”标语遗址,处处流淌着红色记忆。

“今年,我们还借助红军井、红军桥、红军亭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精品红色研学路线。”曹清燕介绍,积极拓展参与、体验、感悟式红色游学,通过开展“穿一次红军装、缅怀一次先烈、听一段红军故事、吃一顿红军餐”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黄连村先后吸引省内外不少社会团体和组织,累计近万人前来开展红色游学。

红色旅游搞得好,为村里带来人气。沿着一个个象征着革命岁月的路标往前走,传来一阵富有节奏感的“案板交响曲”。配菜、炒鸡、出锅……40岁的李昌顺系着围裙在灶台前为游客做白果炖土鸡,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厨房香味四溢。

“以前在外地打工,不仅存不下钱,家里老人还照顾不上,现在家门口干农家乐,一年收入有10多万元。”李昌顺对记者说。

近年来,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黄连村先后建成了600余亩脐橙、猕猴桃采摘园,5家农家乐,8家民宿客栈。村里一些农户散养的土鸡、土鸭,种植的红薯、核桃等农副产品,比以往卖得更好了,户均增收翻了几番。

“黄连村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变的是黄连人民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曹清燕说,黄连村将继往开来,通过“红色+”绘就全村发展新格局,打造高质量的红色旅游示范村,让红色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编辑 罗昌

二审 沈安永

三审 胡丽华

核酸检测新变化来了!

香港故事|疫情下的心灵良药

甘肃省安定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说过多少次了!他们被终身禁入真不冤!

「我的扶贫故事」我与贫困户的缘分永不断丨独山县基长镇阳地村村委会主任艾其钦

松桃:特色中医沉下去 苗药汤锅熬起来

万科回应举报信事件:不存在偷税漏税问题

全冬会|冰球——男子青年组:黑龙江胜四川

魔术:萨格斯被诊断为左膝滑车损伤 将无限期缺席

银行理财转型发展空间大

维尼修斯该不该被罚下

两会速递丨李云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乌当区黄连村:“红军村”里日子红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