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征程,谋划新篇章。2月19日—22日,习水县“两会”召开。记者从“两会”上获悉:2023年,习水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实施“酒旅并举·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全县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习水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9.8亿元,同比增长6.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良好增长。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在中国西部百强县排第74位,较2022年上升11位,实现连续三年排名晋升。
稳增长、优结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持续壮大习酒公司、茅台和义兴公司—贵州安酒、步长集团洞酿洞藏、小糊涂仙酒业—及其他酒企“2+3+N”白酒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围绕打造“世界优质将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目标,全县白酒产能达到18.6万升。习水跻身全国白酒七大产区,成为中国酱酒产区第二级。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0余万亩,全年出栏生猪84.3万头、肉牛4.7万头、麻羊22.6万只,种植蔬菜31万亩、有机高粱20万亩。林药、林菌、林笋等林下经济加快发展。
全域旅游释放活力。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全县旅游业加快复苏。建成飞鸽景区、习酒文化城等景区景点。宋窖博物馆获评“贵州省酒旅融合示范景区”,鳛部酒谷景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有效盘活土城游客接待中心、中国丹霞谷景区等闲置旅游资产。成功签约县城四星级酒店、云上康养休闲城等项目,培育新增涉旅市场主体35家。充分发挥文旅活动引流量、促消费作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253.96万人次,同比增长63.97%。“绿洲红城·醉美习水”文旅品牌塑造与传播获“长城奖-文旅好品牌”优秀案例,“四渡赤水”文旅品牌推广与传播获“2023最具影响力红色旅游目的地”称号。
抓统筹、提品质,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聚焦规划精度、城市功能、城市品质,组织编制《习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入实施“县城补短板”五年计划和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行城市管理“1+N”网格化模式,建成城市网格化指挥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县城区形成杉王大道—时代广场、华润大道—万达广场“两大核心商圈”,“夜经济”为城市生活注入更多“烟火气”。
固脱贫、促振兴,乡村面貌不断改善——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牢牢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持续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深化易地搬迁“五个体系”建设,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和中石油定点帮扶资金5476万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程寨镇石门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重防治、严监管,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扩绿、节能、减污、降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2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5%。赤水河、桐梓河、习水河等三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100%。两河口、九龙屯等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建成投用习酒临江白酒兜底污水处理厂、土城白酒园区兜底污水处理厂,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习水大地呈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
抓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持续巩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果,深化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与重庆、广东等8个省市达成通办事项265项。全面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聚焦教育、医疗、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强化数字创新和技术运用,推动数字技术与白酒及其配套、能矿、电力、建材等产业链深度融合。
壮主体、做增量,发展动能不断汇聚——
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开展“绿洲红城·助商惠民”等促消费专项行动,创新探索“电商+商超”新型运营模式,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精心编制招商项目,深化驻外招商,灵活运用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进优强企业27家,落地项目58个。建成投用习酒公司黄金坪制酒区、电厂片区棚户区等重点项目17个。
补短板、惠民生,群众福祉不断增进——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建成投用寨坝镇第二幼儿园、温水镇第三幼儿园。基本建成县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和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上级认可。完成保丰水库、新田沟水库下闸蓄水验收,建成投用桃林、永安、桑木、温水、习酒等应急补水工程。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旧桥3座。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268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31人,城镇新增就业10012人。各项社会民生事业稳步推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
图片提供/习水融媒体中心
编辑 潘树涛
二审 邱胜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