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毕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毕节市围绕建设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强市目标,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充分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按照“优品种、扩增量、抓品质、强品牌”的工作思路,着力实施肉牛良种繁育、肉牛扩群增量、屠宰加工流通、饲草饲料供给保障、品质品牌提升等“五大工程”,肉牛存出栏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产业产值近59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2024年,全市计划完成肉牛存栏116万头、出栏35万头,已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养殖总量居全省第一位。
通过持续优化肉牛产业营商环境,不断加强肉牛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按照引育并重的思路,培育壮大肉牛经营主体。全市肉牛行业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46个,养牛10万头以上;存栏10至99头适度规模家庭牧场(合作社)2180多个,养牛9万头以上;10头以下散养户36.5万户,养牛达95万头,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家庭牧场(合作社)为主、广大农户积极参与的肉牛产业发展格局。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初步形成了以活牛交易为主、屠宰加工为辅、终端消费带动的市场格局。全市现有各类活牛交易集市94个,年交易量37万头以上,主要销往省内和广东、福建等地。全市现有定点屠宰加工企业4个,加工能力24万头,潜力巨大。注册“贵牛”“乌蒙飘雪”“朵纽”“醉九牛”牛肉商标4个,开办牛肉粉面馆(店)近2800家、餐饮直销连锁店6家、牛肉销售店150多个。
下一步,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将继续建立健全肉牛生产监测和预警体系,集成推广一批高效实用技术,多措并举保障饲草料供给, 持续开展重点疫病监测,掌握疫情流行态势,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指导养殖场(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现节本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依托毕节牛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大“贵牛”品牌牛肉的销售量,提升“黔西牛肉粉”等特色小吃的影响力,开展专项营销,开设毕节生态牛肉专卖店和直销餐饮店,不断提高毕节牛肉的知名度。同时,加强与贵州黄牛集团在“北上广”等地开办的牛肉销售公司合作,进一步探索“黔牛出山、产销对接、合作共赢”的路径,实现产销互补。
来源《毕节日报》
编辑 江佳佳
二审 王太师
三审 李玲
高温黄色预警:7省市部分地区气温将超37℃ 浙江局地可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