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有序的停车位,宽敞的红白喜事集中办理点,崭新的党群服务驿站……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在银盏镇,入眼处都是干净整洁的环境,群众安居乐业。

“以前这里垃圾成山,臭气熏天,人人都绕着走。现在可不一样了,处处焕然一新,停车、出行、办事都更加便利了。”在银盏镇太平社区居住了近20年的居民张阿姨感慨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江口坝社区通过组织引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共计开展情报线索收集45余条、矛盾纠纷调解45余件、整脏治乱监督60余次,实现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共建美好和谐家园。”
银盏镇党委宣传委员廖天涯说,银盏镇的变化源于瓮安县银盏镇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力打造多元化红色“蜂巢”党建品牌,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三服务”能力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党建引领,筑“红色蜂巢”
银盏镇地处城郊接合地区,辖区内有机关、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农村、非公、商圈等多种类型党组织,而基层党组织是实现有效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因此银盏镇党委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根据不同党组织的特点筑好多元化、品牌化的红色“蜂巢”。
银盏以镇党委为“蜂巢”中心,加快推进已有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加强城乡接合部、纯农业社区、易地搬迁、矿区、非公以及商圈等领域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筑牢多元化红色“蜂巢”,实现从局部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构建全镇各领域齐抓基层党建的工作格局,强化党组织对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商户。
银盏镇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书记一号工程”,由镇党委书记领航推动,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具体推动,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全镇各领域工作质的提升。
编织“红色蜂格”,强化基层治理
银盏镇加强党组织引领下的配套组织建设,加快推进网格构建,最大限度延伸服务触角,完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编织好“蜂巢”中的红色“蜂格”,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打通基层治理堵点,切实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
该镇在村(社区)“两委”换届完成以后,常态化开展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届中履职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将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人清理出来,持续巩固建强“两委”班子。同时,严格推行双向任职,交叉任职,明确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作为共青团、妇联、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组织负责人、村(居)民小组组长作为村级各类组织班子成员,确保各类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开展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建立镇党委+基层党组织+村组、楼栋、商圈网格党小组的纵向核心轴,围绕纵向核心轴,建立村(社区)党组织+机关党组织+企业党组织的三条横向连通线,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在党组织领导下整合驻村工作队、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等网格,形成“1+N”的复合型管理模式(一名网格长+片区民警、法律顾问、村(居)民组长、联户长、楼“管家”、物业公司负责人、商圈负责人、公益性岗位人员、党员志愿者、环境整治负责人、医院负责人、卫生保洁员、执法队等),通过延伸网格触角,做到“全镇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尽责”,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的“一网三治三共”(自治法治德治和共建共治共享)目标,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平安建设、卫生健康等基层治理网格“多网合一、一网统管”。
“五单”工作制,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严格执行“五单”工作制,推行一线“提单”、分类“审单”、对责“派单”、办理“执单”、群众“评单”,对合理提单分类处理清楚,对不合理提单现场回复清楚,小问题网格内快办,较大问题村(社区)及时办,重大问题镇直部门联动限时办,切实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按清单化、责任化、网格化的要求进行解决。四是严格执行回访考核机制,做到“事情有人办、办后有回音、年终有评定、评定有奖惩”,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商户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银盏镇还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党员、新模范参与基层治理,发挥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作用,邀请他们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用他们崇德向善的力量预防和减少基层社会矛盾,加强创新基层治理,推动他们向群众介绍和普及国家政策法规,为群众带来现代化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思路,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更好地用他们的力量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积极配合基层治理工作,让更多力量下沉到群众家门口。
记者手记:
银盏镇党委宣传委员廖天涯告诉记者,银盏党建品牌“蜂巢”意为银盏打造的6个党建品牌示范点。在机关党支部,突出继续践行“凝心聚力·勇担使命”精神,号召全体党员时刻不忘以“三心”促“三力”,立足本职岗位,增强服务意识,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充分发挥支部每一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江口坝社区,突出搬迁群众的服务和管理,以“强体系、树新风、提服务”为主线,打造了“基层党建全新、就业培训常新、治理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更新、文化服务出新”的“五新”和美社区。在城乡接合部摩尔城社区和太平社区,突出创业就业和流动人员管理,打造了“一区两位、三联三心、双向共融”的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模式,逐步构建“群众舒心生活、商户安心经营、企业放心投资”的“三心”和谐社区。在非公企业贵州宇航施救有限公司党支部,突出为民办实事, 以“先锋+三三”模式为工作主抓手,打造了“红心向党·宇你同行”党建品牌,助推高速救援工作,疏通高速“经脉”,助力营造“安畅舒美”的行车环境。在矿山所在地玉华社区,突出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打造“和谐矿区·党旗红”品牌,推行“六联共建”工作法,积极构建以镇党委为中心、社区党组织为堡垒、矿区联合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矿区治理新格局。在纯农业印山村,突出矛盾纠纷化解,将继续瞄准村级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通过“四化四早”工作法,引领群众思想上一心向党,全村争当“和谐先蜂”,全力打造“群心向党·和谐先蜂”的社会治理模式。
“银盏镇依托社区党支部搭建联络平台,整合服务力量,组织报到党员利用节假日和‘八小时以外’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服务效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报到工作开展以来,组织机关党员到结对的江口坝社区和太平社区报到83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0余次,解决群众困难30余个。通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不仅让社区有了好‘帮手’,更让群众有了贴心人。”廖天涯告诉记者,其他社区都在党建品牌“蜂巢”引领下,提升基层治理“三服务”能力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华
编辑 陈景雄
二审 程星
三审 欧阳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