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

新蒲之美,美在山水美在城。
新蒲之美,美在民生幸福。
这是一座民生温度十足的城市。
传统大年尚未结束,位于湿地公园边上的幸福城“长者食堂”又开始对外营业。三三两两的市民走进食堂,开启休闲就餐模式。
“十菜一汤,有水果、有点心,每天不重样,饭菜热乎、合口味,好吃!”
中午11点半,坐在“长者食堂”的一位七旬老人拿着餐盘,将冒着热气的竹笋炒肉、素炒小瓜、山药西兰花、尖椒鸡、粉蒸肉等菜盛进餐盘,端上了桌。
窗明几净的就餐大厅令人心情愉悦。自去年10中旬开业以来,这里便成为周边不少老年人中晚餐的“打卡点”。这里是新蒲新区首家开业的“长者食堂”,食堂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委托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是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不只为社区老人供餐,还为社区周边居民提供用餐、送餐上门及助餐服务。
“开业后,除老年人来这里吃饭外,还有不少年轻人、学生也来这里吃饭。8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学生、退役军人、环卫工人等,我们都有不同的价格优惠。现役军人、蓝天救援队免费供餐。”食堂负责人金玉洁说。
继幸福城外,去年11月中旬,礼仪街道沙湾社区老年食堂接着开业。食堂采取公建国营方式,委托遵义市新蒲城市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运营管理。“我们的食材由自己的专业配送公司进行冷链配送。食堂根据老年群体特点对菜品进行科学搭配,设计低盐、低油、少糖的老年食谱,定期更新菜单,让老年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均衡身体所需营养。”沙湾社区老年食堂负责人李燚说。
近年来,新蒲新区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渠道,深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居家养老、集中养老、旅居式养老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到目前,新蒲新区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0家,其中包括颐康养中心2家、养老服务中心5家、养老服务驿站3家,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小小食堂,温暖缩影。2024年,新蒲新区新建安置还房2299套,投入近9500万元实施学校维修改造及设备采购项目,医疗卫生机构新增床位数257张,规范设置村(社区)卫生室74个......一件件,一桩桩,提升着城乡民生“温度”。
打开日历,翻阅民生。这是一串见证新蒲新区2024年民生社会事业的数据:高考本科上线率80.75%;新增学位2185个;城镇新增就业率150.36%;新增普惠养老床位234张……这些数据,是新蒲新区提升民生“温度”的生动注脚。
走进新区美岸云帆幼儿园,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造纸课程正在进行。这所去年9月开园的公办幼儿园,占地面积达5700多平方米,户外活动场、游戏区、种植园、科学区等各类功能设施一应俱全。
“我园有18个班级的规模,可提供学位540个。”幼儿园负责人何云娜介绍,幼儿园的建成有效缓解了附近周边诸多幼儿的入园问题。
面对新区学位欠缺难题,新区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推进公办学位建设。2024年,全区投入资金对学校进行提质改造以及装饰装修共涉及22所。新增幼儿园学位900个,新增义务教育学段学位1285个。借助遵义四中、首师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等教育引领性资源,创新实施集团化办学和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新区教育均衡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千家万户。在新蒲新区,每到周五,都举办一次招聘活动,“周五有约”给各类群体搭建就业平台,提供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
“老乡,来这边填个资料就能查看招聘信息,好岗位可多了!”在新区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前来求职者。
新区大力推进“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去年10月,在新蒲新区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现场会,为高校毕业失业青年、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提供多个岗位。“这次招聘会让我看到了很多遵义本地优质企业和岗位,让我对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和岗位要求都有了深入了解。”应届毕业生李磊说。此次招聘活动,医疗卫生、教育、现代服务、农业科技等248家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4577个职位。
在礼仪街道同心社区,有一个“家工坊”,专门针对辖区宝妈、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问题而组建的社区集体企业。这里生产工序简单、易学且操作轻便,工作环境轻松、自由,有效帮助周边居民实现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新蒲新区助力残疾人就业1248人。2024年,新蒲新区城镇新增就业率高达150.36%;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100.3%。在失业人员帮扶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中,就业援助率达到100%,实现所有登记失业人员成功转就业 。”新蒲新区社事局党组成员王关明介绍。
新蒲新区,医疗资源十分丰富,众多家市级医院汇聚于此,连通城乡,给市民就医看病带来方便。
记者获悉,新蒲新区2025年将计划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建成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360个,完成滨湖中学二期,启动马家河小学、新区二中建设;建成交付安置还房1000套以上;完成地质灾害项目1个;实施职业技能培训600人,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30公里;新增5G通信基站80个;实施乡村道路路面改造工程15公里;新增城市应急避难场所6个;新增“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个;新增普惠性托位数100个。
“攻坚克难补短板,改善民生新进展。”在前不久召开的新一年经济工作会上,新蒲新区将民生事业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持续强劲推动。
“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精细做好城市管理,推进市政维修养护市场化运营,探索构建高效、智能、精细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广泛宣传使用‘红城微家’智慧平台,打造‘家门口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探索完善过渡期后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优化教育医疗供给。科学优化校点布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位供给,不断深化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全力推进教育特色品牌创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持续推进第三城市医疗集团合作共建,深化与省市医疗机构拓展协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线,探索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推动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有序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开展稳岗计划,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打造新蒲新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安全预警监测等服务。持续开展特殊老年人关爱工作,继续做好重度残疾人、孤儿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借助社会救助驿站,积极链接慈善、社工组织,衔接残联、养老、社会救助等各方资源,确保城乡救助工作全覆盖。”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以城为主、以城带乡、城乡互融发展,建设和谐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城市。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着力构建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品质生活和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打造‘5分钟便捷化生活圈’和‘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统筹城乡融合,推动农村劳动力、农产品、土地等要素向城市合理流动,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有序下乡,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把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绿色生活,让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新的期待,新的奋斗。春天已经来临,民生事业一直在路上,新蒲新区再出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程佩佩
三审 唐正平
全省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视频会议在贵阳召开 李炳军作批示
强龙头 兴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光彩行动调研走进安龙
贵州省2021年高考高职(专科)院校第3次补报志愿投档情况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