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3
【编者按】
从贵州的“竹海罐头”到新疆的“沙漠罐头”,见证着“人竹相依”和“人沙和谐”的生态奇迹;从青海的“江源罐头” 到陕西的“秦岭罐头”,则诉说着“青海蓝”的生态自信和“国家绿肺”的清新活力,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日报联动新疆日报、青海日报、陕西日报,以“空气罐头”为生态符号,一场对话,彰显西部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让我们共赴一场与绿水青山的约会,感受美丽中国建设的脉动。
我是赤水河畔最自由的竹海罐头,腹中封印着132.8万亩竹海的斑斓呼吸。拧开我的螺旋瓶盖,五颜六色的竹海空气便会喷薄而出。
当三月晨雾漫过竹海,千万根翠竹便成了我的瓶身。竹浪涌进瓶身时,5.6万粒负氧离子结晶叮咚作响,连同竹露的甘冽,都被我制成翠色的薄荷糖。
在赤水大瀑布灌装时,瀑布的轰鸣变成了我的心跳,78米落差将我的瓶身震得发烫。你看,游人发梢凝结的晶莹,是我偷偷撒下的冰糖碎,每一粒都裹着彩虹光谱。
拐进丙安古镇时,我正在瓶底发酵。百年吊脚楼的木纹沁入肌理,茶肆蒸腾的水汽封存着川盐古道的韵律。暮色里,老船工摇橹荡开的涟漪,恰似我轻轻抖落的金粉。
最恣意的时刻是在丹霞穿行。赭红赤岩是我的秘藏酒窖,偷舀半勺暮色霞光,勾兑两钱桫椤孢子,在2600种生灵的呓语中窖藏。
有时我也潜入赤水河的柔波,偶尔旋松瓶口,放些五彩砾石去长江探亲。那些遗落的色块,都是我写给中下游的家书。鱼群吞吐的气泡里,藏着打开我的密码锁。
他们说空气本无相,却不知我在赤水修炼出七彩魂魄。当竹海翻涌成浪,当飞瀑叩响大地,当古镇檐角挑起新月,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在天地画布落下斑斓印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张弘弢
编辑 张警
二审 王剑
三审 谢巍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