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3
新学期伊始,紫云自治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文科一天比一天忙。全县学校既要布局调整、又要想办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有空还要去各学校调研,看学生的营养餐是否落实到位……
尽管累,但他身上却有一股子用不完的劲。“不光是我,现在全局上下都干劲十足,学生们取得好成绩,忙点、累点,值。”
周文科的动力来源于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今年,紫云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600分以上考生11人,特控上线204人,本科上线728人;本科上线率达到76%,相较于2022年的40%和2023年的54%,紫云本科上线率实现了“三级跳”。
对于曾经教育滞后、教育资源分散的紫云而言,这是紫云上下全力以赴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以来,意料之中的惊喜。三年如何实现“三级跳”?记者深入紫云教育系统采访。
拧成一股绳
“这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也‘创造了历史’。”周文科这样形容今年紫云教育发展取得的新突破。记者采访中,他多次提到一句话:“教育就是发展的后劲,全县上下都认准了这个理。”
周文科的一本工作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调研与老师、学生们交谈时发现的问题,其中有一条,是对老师批改作业所给出的意见。
“学生写得好,老师不能只给个‘优’,要写清楚‘优’在哪儿,好在哪儿,不足地方又在哪儿,才能给学生进步的思路和空间。”周文科说。
对此,紫云自治县还专门出台“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根据各学科特点,作业要求具体、细化,并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老师的语言表达、讲解能力等细节处入手,提升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教育局局长关心学生的一道题、一堂课、一场考试,学生家长纷纷点赞,为这份细心叫好。
心在学生身上,这不仅仅是在教育系统,全县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全力支持紫云教育事业发展。
2020年8月,紫云自治县人民政府印发《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双一流”教育试点改革实施方案》,多途径、多形式提升教育质量。紫云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平均每周都要听取教育情况专题汇报,今年高考以前,先后召开两次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相关领导干部深入教育系统开展调研多达40余次。
县委组织部通过调研,在今年3月份挖掘出一大批教育管理人才,推动教育系统干部选优、配强、提质。
县里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细致入微。从培养“业务型”“专家型”校长,到推进“忠˙诚˙长”教师素质提升品牌;从“五大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四大标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各项举措都是为了实现“推进紫云教育快速而有质量的发展”这一目标。
“卷”出新气象
在紫云工作的教师,这几年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待遇提高了,工作也越来越“卷”了。
乡村单身教师配备全套家具家电,保证随时“拎包入住”;全县教师建立教师健康档案,每两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公共服务窗口设置教师专门绿色通道;每年享受两次全县旅游景点免门票……
自2020年紫云自治县设立“紫诚教育发展基金”, 政府、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累计捐赠710万元,用于奖励各先进中小学、班集体及优秀师生,其中,对优秀教师个人奖励最高1.5万元,并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进行表彰,还有机会升任副校长。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2021年9月开始,所有教师必须抓教学、搞教研,县教育局不打招呼“推门听课”;教学成绩直接与职称评审、岗位晋级、评先评优、年度考核挂钩。去年开始,更是实行“末位淘汰”制等等,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让老师们“坐不住、躺不平”。
“曾经就有老师向我反映,说一下子变得太‘卷’,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能不能先缓一缓。”周文科说,教师管理制度的实施最初让一些老师感到“不适应”。
“好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只有倒逼教师认真钻研教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担负得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周文科语气坚定。
“很高兴,更欣慰,上一届毕业生里,全班一共有46名学生,有44人‘双上线’。”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高三教师罗小翠说:“教师管理制度实施以来,虽然很‘卷’很累,但看到成绩那一刻,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值得。”
“帮”出新天地
新学期不久,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校园里,各项教学活动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2025届24班教室走廊上,还挂着一个贴满纸条的小展板,纸条上全是同学们对未来的期待。
其中有的同学写道:“要把梦想带出这片大山”。得益于广州市南沙区与紫云自治县的教育帮扶,为紫云学子的梦想创造了无限可能。
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与紫云自治县结成了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教育帮扶,是重中之重。
2022年7月,东西部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初到紫云时,被一个问题困扰,与沿海学校相比,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硬件设施并不差,学生也勤奋好学,但成绩为什么就是提不上去?
多方调研后发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理念需要“升级”。
于是,教育帮扶团队引进育才新理念,开设“粤黔育才班”,采用广州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管理形式,在班上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初高中无缝衔接。
很快,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分批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学习当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真的开了眼界。”有着34年教龄的该校教师漆德菊,临近退休的她,去南沙区当了回“学生”。
“当地学校教学的节奏感非常强,营造出快乐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去思考,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提升成绩。”漆德菊说。
带着求学的心走出去,又把满满的收获带回来。一批又一批的紫云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去,再与紫云实际情况相结合,这让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明显的飞跃。
教育帮扶团队还践行“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的团队合作理念,发挥“传帮带”作用,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措施,实行“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的教育帮扶模式,实现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成绩斐然,不只是高考,今年,紫云的中考成绩更是创“历史之最”,参加中考学子共4094人,600分以上66人,500分以上925人,比去年增加399人。中考的各项指标在全市的占比,与2023年相比,均有提升。
“今年的教育新突破只是一个起点。”周文科说,紫云自治县还将持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上东西部协作的助力,相信紫云的教育事业一定一年比一年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延卿
编辑 杨曦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贵州法治报·平安贵阳》|“小背包”里故事多——息烽县西山派出所架起警民连心桥
仁怀市学孔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挥阵地功能 打造群众的“精神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