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水系发达,河网密布,辖区范围内有983条河流,主要有清水江、都柳江和㵲阳河三大干流,流域覆盖范围广泛。该地区已建成多座中型水库,还有部分水库正在建设中。此外,为满足区域内水上交通需求,黔东南州设置了诸多渡口。从整体布局来看,这些水运相关设施广泛分布,渡口数量众多、分布线路绵长、涵盖区域广阔,这样的分布特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水运的多样性,但也给周边群众日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2025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胜林,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黔东南州“渡改桥”项目建设》的建议,呼吁国家层面设立专项基金、强化政策支持,切实解决当地群众出行不便问题。
结合实际走访调研情况,在对全州渡口交通运输与建设状况进行全面排查后发现,全州有一批“渡改桥”项目亟待实施。从整体布局来看,这些项目一旦建成,将能有效地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改善当前的交通状况,为群众日常出行提供便利。然而,当前相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为此,张胜林代表提出五项系统性解决方案:
构建专项资金保障体系方面,建议设立“西南山区渡改桥建设专项基金”,将补助比例进一步提升,参照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项目标准实施。这一调整将使中央财政支持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方面,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桥梁补助标准,以实现补助标准与实际建设成本的接轨;延长项目贷款贴息期限,具体参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执行;拓展生态移民后扶资金使用范围,扩展至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方面,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交通+水利+生态+乡村振兴”四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整合后续安置、河道治理等专项资金,对清水江、都柳江流域实施综合治理。
加强过渡期安全保障方面,建议在项目建设过渡期,进一步安排专项资金落地落实,专项用于对现有渡口的安全设施进行升级。建立“渡工培训认证体系”,严格参照海事部门标准,组织开展全员轮训,提升渡工专业素养与安全意识。同时,配置智能监控设备,确保重点渡口实现5G监控全覆盖,实时掌控渡口动态。
构建长效发展机制方面,建议将“渡改桥”纳入后续综合交通规划,建立动态项目库,实施“桥渡并行”双方案论证制度,确保交通网络可持续发展。
张胜林表示,黔东南州实施“渡改桥”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守护长江珠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希望国家层面在资金、政策、技术上给予特殊支持,让周边群众早日告别“过河难”,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熊曼 陈龙 赵飞羽
编辑 何涛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
“赣文轻骑兵”走进八大山人梅湖景区 文化惠民演出精彩上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