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位于贵州省绥阳县风华镇中部的金承大地,美丽庭院果蔬飘香,组组铺通条条坦途……阔步走在乡村路上,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美丽画卷缓缓展开……

近年来,风华镇金承社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乡村发展面貌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确定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省级宜居农房建设示范点。
打造宜居生态田园乡村美起来
“我们村里的变化真的很大,在政府的带领下,我们房顶的铁棚全都改成了陶瓷瓦,修建成了小青瓦的楼房,每家每户独门独院,马路白改黑直接通往家门口,村里墙上新添的各种图画,让我们村庄变得更好看了,生活在这里我们感觉非常幸福!”居住在金承社区农乐十一组的村民刘文群谈起家里的变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人居画中。2021年,该社区整合项目资金200万元,按照“功能优化、风貌靓化、环境美化”要求,针对农房实际情况,实施“一分、三净、五改”“两化、四拆”“两清、三园”建设,对农乐十一组、十六组112户、86栋农户庭院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在保护农耕文化、留住乡土乡愁的基础上,突出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宜居农房的整体协调,打造幸福美好的自然生活空间。
宜居农房展示了金承社区丰富的乡土文化,而外环境的涅槃和内部动力的激发,除了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社区群众合力“干”。
“收垃圾,倒垃圾了……”,每天清晨,垃圾收运工人黄知权的声音便响彻金承社区的各条乡间小道。
金承社区在积极改造宜居农房的同时,通过居民自筹资金,聘请本社区居民参与,专人负责对垃圾定时定点进行收运,并按照“户分类、组管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不定期组织全社区群众集中清理杂物垃圾、清理污水沟,每户人家履行门前垃圾承包制,形成了社区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我在社区收垃圾已经快一年了,每天开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收,只要大家听到我的喇叭一响,就会主动把垃圾打包好给我,没人在家的我都会帮他们清理打扫。”黄知权说,在社区收垃圾不仅给他提供了上班的机会,作为社区的一员,能够为社区的环境卫生出一份力,他感到十分自豪。
农房改造,村庄清洁……一套组合拳“打”出了新气象,金承社区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明显提升,这正是我县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不懈探索具体做法的重要一环。
创新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强起来
“你看,经过我们长期的劝导,现在社区群众违规违法行驶的行为大大减少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得到了不断提高。”这天下午,在距离金承社区居委会不远处的交通要道上,交通劝导员张光勇和同事正在对来往的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在向车主发放宣传单的同时,告知其不要酒后驾驶、行驶佩戴好头盔、遵守交通规则等。
发展的沃土春风正劲,乡村治理更加完善。近年来,该社区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基础治理,通过加强村党组织队伍建设,开展乡村自治、推进乡村法治、弘扬乡村德治,着力构建起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该社区以网格体系构建为基础,统筹整合“党建+网格化”“党建+村管事”等基层治理体系,按照每个网格50到100户的标准,在全社区根据组数和界限划分了14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网格联系员,担负起宣传员、服务员、示范员职责,从而实现联系服务全覆盖。
不仅以网格管理为重点,让农村法治“严”了起来,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金承社区更是以“村民议事日程”为抓手,让农村自治“实”了起来。
“今天我们召开群众会,主要的事情是我们这里马上要安装路灯,在座的各位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商量。”
近日,在金承社区五、六、七组的群众会上,就安装路灯一事,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也是该社区广泛开展民主协商,让群众“说事、议事、主事”的一个小小缩影。
乡村振兴,关键在群众。据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过程中,顺应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参与是该社区一直以来遵循的不二原则。通过群众会、坝坝会等多种村民议事会议,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基础上,认真听取其意见建议,形成干群共商、共建、共治的新模式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我觉得社区的管理真的很好,每次召开群众会,都充分听取大家意见,非常民主。而且现在治安稳定,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减少,我们一有事可以随时找自己的网格长反映,真的非常方便。”农乐七组村民夏仁华评价道。
厚植精神文化文明乡风树起来
“老人家,接到陌生电话让你转钱千万不要相信哦,来,我帮你下个反诈APP,教你怎么用......”
连日来,在金承社区的田间地头,一群身着红色袖章的文明志愿者身影尤为醒目。随着志愿者走村串户的身影,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电信反诈、疫情防控、移风易俗等一系列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传到了每家每户。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金承社区正紧紧围绕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制定村规民约着手,加大对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破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的宣传力度,积极打造“健康家庭”等一系列文明评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
“去年,我们社区开展了‘健康家庭’评选,依据家庭环境整洁卫生、家庭氛围和睦融洽、生活方式健康舒适等标准,最终评选出了三户‘健康家庭’。通过此类活动,在我们社区营造了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推动了移风易俗,树立了文明乡风。”金承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小洪说。
乡村文明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金承社区不断充实乡村文化基础建设,打造农家书屋、通俗易懂的“墙头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文化阵地,使其成为激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创新成风化人的好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群众幸福指数持续升温。
民风淳、文化兴,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间,正是其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如今,每当清晨傍晚,在社区文化广场做健身操、跳广场舞、锻炼身体的群众欢声笑语,在这里生活的群众,正尽享新时代、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筑牢产业根基农民腰包鼓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初夏的金承社区,田间地头处处生机盎然。近日,在种植大户张军的西瓜种植大棚里,十余名工人正在辛勤劳作,再过十几天,一个个绿油油的西瓜就将“甜蜜”上市。
2019年,绥阳县大力推动农技人才引进,在镇村干部的宣传发动下,张军毅然回到了社区,同时创办了聚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年多来,企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不仅让他鼓起了钱袋子,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张军的种植大棚规模已达千余亩,西瓜、蔬菜、南瓜、葡萄等各类果蔬长势喜人,裹挟着清新的果香气息,透出喜人的丰收场景。
“下一步,我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技术,培养新品种,将产业做大做强。然后考虑把民宿、农家乐,自主采摘园等融合起来,向‘农旅一体化’方向发展。”张军对接下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在金承社区,像张军这样的农业产业发展大户只是其中一个。接下来,金承社区如何走出新的赶考路?
近年来,在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金承社区立足实际和“农”情,以“农”为发展底色,着眼于“普遍受益、共同富裕”。除了通过“大户+散户”的模式带动全社区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中外,还利用村集体经济在全社区发展“稻+”100余亩、烤烟80余亩,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既富了乡亲、也富了乡村,一幅幅美丽的产业兴旺图正在金承大地铺展开来。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金承社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目标要求,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力举措,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全面实现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幸福美好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新希望播种在沃野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乡村。如今的金承社区,“美颜”模式全面开启,乡村振兴蓝图渐渐变成现实,青山绿水之间,秀美活力的乡村新貌愈加清晰,一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美丽乡村正阔步踏歌而来。
通讯员 王婵娟 任永贤
编辑 谢国欢
二审 徐春燕
三审 陈富强
「我的扶贫故事」纪检干部“欢哥”,最是牵挂“徐孃孃”丨绥阳县青杠塘镇纪委书记 祝元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