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秀水镇围绕“以粮养畜、种草养畜、烟饲配套”的发展思路,形成育、养、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牛产业,养殖肉牛带来新天地,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秋冬换季时节,正是牛羊养膘关键时期。在秀水镇前峰村,一大早,村民马轩就拿着铲子,在自己的家庭牧场里忙活开来。
“喂了10多年牛了,开始的时候才有两三头牛,最近几年肉牛行情比较好,再加上各种政策也好,现在喂到23头了。”说起养牛,马轩满脸喜悦,23头牛有22头能繁母牛,一头种牛,按今年的行情,一年赚10多万不成问题。靠着养牛,一家人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日子也越来越幸福。
要增收,还得选对好产业。在前峰村像马轩这样的养牛大户有10多户,村民们种草养畜,发展养殖业内生动力强。
据秀水镇前峰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康介绍,该村养牛1300余头,户均3头以上,村民每年养牛增收1.5万元以上。
除了村民散养,前峰村还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效盘活闲置资产,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建设养殖场,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实现抱团式发展,做到效益最大化。
刘永康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威宁蒙源赋兴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起养牛,现在整个养殖场有牛450头,预计明年2月份出栏的育肥牛是200头左右,价值300余万元。”
产业蓬勃发展,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从他们建起养殖场以来就在这里养牛,每个月工资4千多块。我在家也养了四五头牛,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一直参与养殖场管理的当地村民马召鹏高兴地说,在养殖场上班,技术学到了,钱也挣到了,一举多得。
助农增收的好产业,就得加油续发展。如今,肉牛养殖已成为助力秀水镇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2022年秀水镇有养牛农户4269户,牛存栏15126头,其中764户脱贫户养牛2532头,户均养殖3.5头。
发展壮大畜牧业,多措并举促增收。秀水镇只是威宁养殖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支持下,威宁实施了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等项目,并推广“种草养畜、草畜配套、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等科学方法,紧紧围绕“明确一个目标任务、实施一项重点工程、健全五大发展体系、始终做到六个坚持”的“1156”发展思路,奋力发展壮大牛羊产业,切实走出了一条畜牧产业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威宁融媒记者 文 旭 赵 伟 汪 仟
编辑:张 捷 实习生 马 珊
责编:李云侠
编审:何 欢
监制:叶启伟
总监制:周 璐
征程万里风正劲 铆足干劲再出发——云岩区纪委区监委持续谱写正风反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