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广告应具有可识别性 不使消费者产生混淆

nihao

记者今天(23日)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并发布了《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执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监管执法提供指引。

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广告应具有可识别性 不使消费者产生混淆
(图侵删)

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是指互联网广告能够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指南》结合互联网广告特性和行业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互联网广告发布场景,就广告可识别性的认定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增强了互联网广告监管规则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指南》在规范和增强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方面具有以下亮点:

一是细化了广告标注规则。《指南》细化了标注“广告”的义务主体、具体方式,有效解决了“谁来标注、怎么标注”的问题,明确了相关广告活动主体在提升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方面的责任义务,让监管规则更加清晰透明、可预期。

二是降低了企业合规成本。《指南》丰富了“广告”的标注方式,允许广告发布者通过语音提示等方式进行广告标注。同时,首次明确了互联网广告发布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对相关互联网广告进行“打包”标注的场景,以替代对互联网广告的逐条标注,确保在符合上位法规定的基础上,便利相关主体的广告标识行为,使监管规则更加科学。

三是体现了监管执法温度。《指南》列举了互联网信息商业属性特别显著、不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的具体情形,并明确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直接认定此类广告具有可识别性,以避免机械执法给广告经营主体造成困扰。同时,《指南》强调了在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执法中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具体情形,有助于切实规范处罚裁量。

四是顺应了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合成技术在互联网广告领域大规模运用的发展趋势,《指南》采用引导性条款,鼓励广告发布者主动提示广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有利于后续完善相关监管规则,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规范发展。

《指南》向社会阐明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执法考量和处罚尺度,是推进更加有温度的广告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指南》的出台,有利于通过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广告监管规则,切实提升经营主体的信心和活力;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活力;有益于促进广告经营主体增强合规意识、提升诚信水平,推动互联网广告业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 王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歌声讲述长征故事

第十二届酒博会|李霞辉:共享大湾区发展红利,助力贵州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

大医黔行|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授人以渔”让“大病不出县”

“福利”多多!正安·中国西部白茶交易市场全国招商

「天眼小记者」构建校园新闻传播及实践教育平台!贵阳市第三中学启动建站

「多彩新论.图里有理」加速奔跑 共赴未来

聚焦酒博会|刑春雷:以酒为媒,贵州酱香“白酒舰队”走向世界

南海热带低压将于21日夜间至22日凌晨在海南到广东一带沿海登陆

大城重启一周年,看浴火重生的武汉

美媒:美国再次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目标

重庆市云阳县发布森林(草原)火险红色预警

「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督导帮扶组为企业答疑解惑

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广告应具有可识别性 不使消费者产生混淆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荣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