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应对暴雨洪涝和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保障蔬菜生产供应,结合当前我省天气情况,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主要技术措施 以防灾减灾稳产为目标,强化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突出重点区域、重要产品、关键农时、主要灾害,强化监测,防抗救结合,分类指导,切实减轻灾害损失。 (一)防御暴雨洪涝 1、对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块,及时排除积水,必要时使用动力排水,尽可能减少蔬菜浸泡时间,降低受害程度。 2、待土壤表皮稍干后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减轻因涝害导致的生理性病害,促进蔬菜根系恢复生长,促进涝灾后作物快扎新根。 3、成熟的蔬菜及时抢收;果菜类蔬菜加强整枝、引蔓、绑蔓等植株调整;清除病果、病叶、病株及损毁植株和残枝败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对不能恢复正常生长、失去抢救价值的蔬菜地块,及时清洁田园并加强土壤消毒。 4、注重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合理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蔬菜快速恢复生长。追肥要,忌偏施氮肥,适当补充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适当摘心、抹芽、整枝整蔓,控制植株长势。暴雨过后田间温度高、湿度大,植株抵抗力弱,易引发病虫害,应抢无雨天气喷药预防。 5、幼苗受损的菜地,天气转好后抢抓时机,及时补苗。绝收的菜地,及早安排下茬生产,尽快补种或改种换茬。持续阴雨天气易导致蔬菜上市推迟、茬口打乱和产品结构变化,要加强产销衔接,确保生产效益和有效供应。 (二)防御高温干旱 1、瓜类、茄果类、根菜类等蔬菜宜采用滴灌,生长周期短的绿叶蔬菜,可采用微喷灌溉。设施蔬菜浇水后及时通风排湿。浇水避开高温,宜早晚进行。 2、高温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遮阳网遮阴降温,晴天中午覆盖遮阳网,早晚揭开,阴雨天全天揭开。 3、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测报,开展绿色防控和联防联治,药剂防治要错开高温时段,适当降低用药浓度,避免发生药害。 (三)防御冰雹 1、冰雹带区域提前设置防雹网等设施,对受损的设施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迅速排除棚内积水,清沟理沟,确保排水良好。土壤进行消毒,加强棚内通风。 2、对冰雹危害的基地,可恢复生长的蔬菜及时清除残枝、病果、病株和田间杂草,加固菜架,中耕松土,做好病虫害防治,促进恢复生长;受损严重的要及时改种;达到采收标准的蔬菜,及时采收,及时清洁田园并加强土壤消毒。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灾害预警研判。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期,及时组织专家科学分析研判,提早制定完善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御措施。同时,提前谋划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确保抗灾救灾需要。 (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突出贵州蔬菜“干净·优质”的产品特点,抓好质量安全。严格生产投入品监管,突出生态化栽培技术应用,严禁使用除草剂和禁(限)用农药,推广人工除草、覆膜除草、以草治草。加强尾菜回收处理利用,安全回收处理废旧农地膜和农药、肥料包装袋等农资废弃物,坚持推广使用国家标准地膜,持续开展“清洁田园”创建。采收期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三)精准技术指导服务。专家小分队和技术推广部门要深入基层,全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灾害发生后,根据作物受灾程度和生长发育状况,科学制定落实救灾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四)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性保险宣传力度,积极争取防灾减灾政策,扩大蔬菜自然灾害保险。及时调度受灾情况,争取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农民及时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减轻灾害损失。

来源 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
编辑 唐怒娇 邓钺洁
编审 陈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