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对国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为在黔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创造了诸多利好机遇和政策。”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海伟表示。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继续坚持和推进了国企改革。这种改革和转型升级是适度超前布局的,对我们具有航天背景的国企,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我们将紧紧把握这次重要的历史机遇,实现‘换道超车’,使部分专业领域从以前‘跟跑’逐渐变为‘领跑’,真正用‘三线精神、一线理念’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王海伟说。
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航空航天领域开展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这和企业“十四五”规划中要达成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高度契合。王海伟表示,“如我们的FAST运维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参与国家、地方的重大科技项目,都是新国发2号文件里重点支持的领域。我们要充分消化和利用好这些政策支持,配置好资源,切实通过重大专项的深入推进,带动一批新兴产业,为贵州的发展提供助力。”
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强军首责,企业在“十三五”期间始终紧跟国家和集团战略部署,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第一驱动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加强预研与创新工作,先后获批国家级预研与创新项目23项,获科研经费支持2400多万元,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领域从零起步,先后承担了8项国家重点项目、2项地方重点科研项目,外骨骼机器人团队已跨入国内一流科研团队行列;
在平台建设方面,企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贵州省惯性与伺服系统控制技术工程中心,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个、省级研发平台4个,平台作用的发挥使人才聚集效应凸显;
在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公司建立了人才团队长效培养机制,现拥有技术人员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航天科工集团高级专家1人、博士9人、硕士以上学历105人,高级及以上职称41人,优质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王海伟表示,作为贵州本土企业,将坚持开门、开放搞创新,担起国防装备建设、国计民生建设主责的信心和力量,积极发挥各类平台创新聚集优势,推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走深走实,实现技术和产业优势相互支撑,快速推动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立足贵州新发展格局,发挥传统军工领域优势,企业将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引领贵州对标国际化和国内领先水平发展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有效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贡献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王璐瑶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管用(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