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记者节。蓦然回首,我已在新闻之路上,奔走了整整9年。

9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为采访奔忙着。每一个记者节,我们都不会因为这一天是自己的节日而放松停留,做好新闻采访,是我们庆祝节日的最好方式。
9年来,我们陪环卫工凌晨2点上街一起清扫垃圾,陪交警在早高峰的雨中一起执勤,陪建筑工人在正午的烈日暴晒下一起挥汗如雨,在泥泞的田间与菜农们一起播种……
记者只是一个职业,我们却体验到了所有职业的艰辛。一路走来,我和同事们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我们的脚步依然坚定,因为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每一次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在突发事件现场,我们不惧危险冲在前线,只为了解第一手资料;在偏远贫困地区,我们不畏艰难,只为报道基层最真实的一面;在疫情防控一线,我们及时记录下白衣战士一个个感人的场景……我们深知,只有真正深入田间、地头、工地、现场,我们才能写出最真实、最感动的新闻。
由于长时间在电脑前写稿子,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颈椎病,我们的皮肤更黑了,头发更少了……但我们依旧坚持24小时不关机,手机不离手,关注上百条公众号和新闻账号,时不时地抓起手机翻阅,唯恐错过一条突发新闻的采访指令。
记者,每天都在记录别人,唯独忘了我们自己。在家人眼中,我们常常日夜颠倒,奔波忙碌,一年又一年缺席年夜饭。在朋友眼中,我们总是很忙,总是不能兑现预约很久的旅行与聚会,而我们的理由却是千篇一律的节假日在采访、周末也要写稿……
有朋友问:做记者,你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对亲人我有太多的愧疚,但对于新闻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不断地寻找选题、思考角度、拍摄采访、撰写文章,辛苦在这里,挑战也在这里。我希望当我退休时,我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业里尽职尽责,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这就够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编辑 江佳佳
编审 朱邪
China's economy takes off running in 2023
睿思一刻安徽(2月17日):1.7亿次点击,“硬核”又“温情”!